古文中"干"有哪些意思?

如题所述

gàn
①<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干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
⑨<名>天下。见“干支”
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干。”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
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干。”
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干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
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9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
2.做:~事。说~就~。
3.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练。
4.方言,坏、糟:事情要~。
[ gān ]
1.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3.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4.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
6.涯岸,水边:“河之~兮”。
7.个数:若~。
8.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
9.枯竭,尽净:~尽。~杯。
10.徒然,白白地:~着急。
11.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
12.〔~将(jiàng)〕古剑名。
13.姓。
第2个回答  2018-03-09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干"的繁体字 gàn和hán ①
(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
(3)关连,涉及:~系。互不相~。
(4)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
(5)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地支。~支。
(6)涯岸,水边:"河之~兮"。"干"的繁体字 gān ②
(7)个数:若~。
(8)②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通"乾"。[2]
(9)②枯竭,尽净:~尽。~杯。
(10)②徒然,白白地:~着急。
(11)②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
(12)②表面的、形式的。如:「~笑」。
(13)"用壮族语言来翻译,"干"是"上面"的意思,"干栏"就是"上面的房子"。这种意思与文献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合......。(摘自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14)〔~将(jiàng)〕古剑名。
(15)姓。如晋代有干宝。[3]
gàn,ㄍㄢˋ[4]
(1)①③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躯~。~线。"干"的异体字 gàn和hán (③)
(2)①做:~事。说~就~。
(3)①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才。~员。~练。
(4)①方言,坏、糟:事情要~。
(5)①主要的。如:"干道"、"干线"、"干部"。
(6)①从事、营求。如:"他是干哪一行的?"
(7)①姓:如宋代有干冲。
hán,ㄏㄢˊ
(1)①井上的围栏。庄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成玄英·疏:「~,井栏也。」通「韩」。[4]
(2)③井上的围栏。淮南子·主术:「夫据~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睛。」通「韩」。[5]
第3个回答  2018-03-09
《说文》干,犯也。《左传·文四年》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晋书·衞玠传》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又《尔雅·释言》干,求也。《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论语》子张学干禄。
又盾也。《扬子·方言》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盾支〉,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诗·大雅》干戈戚扬。
又司干,官名。《周礼·春官》司干掌舞器。
又《尔雅·释言》干,扞也。《注》相扞衞。《疏》孙炎曰:干盾,自蔽扞。《诗·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为扞蔽如盾,为防守如诚然。
又也。《诗·小雅》秩秩斯干。《传》干,也。
又水涯也。《易·渐卦》鸿渐于干。《注》干谓大水之旁,故停水处者。《诗·魏风》寘之河之干兮。《传》干,厓也。
又国郊曰干。《诗·邶风》出宿于干。《传》干言国郊也。
又《韵会》若干,数未定之辞,犹言几许也。《礼·曲礼》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汉·食货志》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注》师古曰:若干,且设数之言也。干犹箇也。谓当如此箇数耳。
又自甲至癸为天干。《皇极经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皇极内篇》十为干,十二为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阳也。十二支者,六气有刚柔也。
又阑干,横斜貌。《古乐府·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又《韵会》阑楯闲曰阑干。《李白·淸平调》沉香亭北倚阑干。
又《韵会》目眶谓之阑干。《正韵》阑干,泪流貌。《谈薮》王元景使梁,刘孝绰送别,泣下。元景无泪谢曰:别後当阑干。《白居易诗》玉容寂寞泪阑干。
又兰干,紵也。《後汉·哀牢国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华阳国志》兰干,獠言紵也。
又干将,劒名。《吴越春秋》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劒,莫邪断发翦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劒。阳曰干将,隂曰莫邪。
又干遮,曲名。《司马相如·子虚赋》淮南干遮。《注》干遮,曲名也。
又射干,木名。《荀子·劝学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又草名。《本草图经》射干,花白茎长,如射人之执干。《後汉·宠传》阳气始萌,十一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
又兽名。《司马相如·子虚赋》腾远射干。《注》射干,似狐,能缘木。
又野干,亦兽名。《法华经》野干,体瘦无目,为诸童子摘掷,受诸苦痛。
又发干、兰干、馀干,县名。《後汉·郡国志》东郡有发干县,汉阳郡有兰干县。《隋书·地理志》鄱阳郡有馀干县。
又长干,地名。《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注》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闲平地,吏民杂居。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地有长短,故号大小长干。韩诗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黄曰干。
又姓。《左传·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刘向·别录》有干长,著天下忠臣九篇。
又段干,干己,复姓。《史记·老子传》老子之子名宗,为魏将,封於段干。《注》段干,应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盖因邑为姓。《何氏姓苑》汉有干已衍,为京兆尹。
又《集韵》居案切,音盰。扞也。《诗·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读。
又《篇韵》音寒。国名。《淮南子·道应训》荆有佽飞,得宝劒於干队。《注》干国,在今临淄,出宝劒。
又《韵会》通作奸。《前汉·刘向传》数奸死亡之诛。
又通作忓,干预也。《唐书·万寿公主传》无忓时事。
又《韵会》通作竿。《後汉·董卓传》乗金华靑盖,瓜画两轓,时人号竿摩车,言其服饰近天子也。《注》竿摩,谓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
又与矸通。《集韵》矸,石也。或省作干。
又与豻通。《类篇》豻或作干。《仪礼·大射仪》量人量侯道干五十。《注》干读豻。豻侯者,豻鹄豻饰也。
又古与乾通。《初月帖》淡闷干呕。杨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谈作痰,干作乾,非也。
又叶经天切,音坚。《黄庭经》回紫抱黄入丹田,漱嚥灵液灾不干。
第4个回答  2018-03-09
gàn
①<名>盾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②<动>捍卫。《卖柑者言》:“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③<动>冒犯;冲犯。《商君书·业分》:“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
④<动>直冲。《兵行车》:“哭声直上干云霄。”《雁荡山》:“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⑤<动>追求;求取。《中山狼传》:“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
⑥<动>干预;牵涉。《智取生辰纲》:“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⑦<名>水边;河岸。《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⑧<名>山涧。《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秩:水清的样子)
⑨<名>天下。见“干支”
⑩<形>没有水分或含水分很少的。与“湿”相对。《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干。”⒒<形>空虚。“外强中干”
gàn
①<名>树干。《淮南子·主术》:“枝不得大于干。”
②<名>指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国语·晋语》:“爱亲明贤,政之干也。”
③<名>才能;才干。《三国志·诸葛亮》:“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④<动>办理;主治。《水浒传》:“明日干了这事,更是这里安身不得了。”
⑤<名>事情;事务。《水浒传》:“学生来时,说道先生今日有干,权放一日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