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在瀛台是怎么生活的

如题所述

光绪住在涵元殿里,太监每天送饭时架起桥板,走到瀛台来,用饭完毕,就抽掉桥板。光绪心情十分忧郁,万般无奈之中写下了“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等诗句。冬天三海结冰,从瀛台不通过木桥也可以从冰上到达岸边。

南海瀛台,与水云榭岛、琼华岛分处太液池三海之中,象征东海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瀛台四面环水,只在北端架一板桥,通至岸上,板桥中间有一段是活动的,光绪被囚此之后,慈禧太后便命令人把桥板撤掉了,以免光绪帝走出瀛台岛。 

扩展资料: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

至于所谓的“新政”,倘若没有离京逃难这回事,老太后未必搞那一套,她是没辙了。不过对老太后而言,不管谁在变法,不能触动她旧有的权力核心地位。对权力的追逐和保有,是慈禧的目标。

翁同龢有一则日记记载,当他入宫接受指示时,见到的经常不是皇帝一人,而是皇帝和皇太后一起接见,皇太后对外交和国内的事务往往说得很多很多。《慈禧外纪》亦曰:“皇帝每遇国事之重要者,必先禀商太后,然后降谕。”

据学者研究,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光绪帝自己作主罢免礼部六堂官和任命军机四章京。有人说,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在于光绪懦弱。其实说到底,世界上任何改革的阻力只有一个,即改革本身深刻触及当权者的利益时,改革就会走入狭窄的天地,最后停滞不前或是变得徒有虚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亦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他的政治生涯实际上到此已经结束。此后,光绪度过了十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他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又将光绪挚爱的珍妃囚禁在钟粹宫后北三所,并且给她立下了一条规矩,今后不许觐见皇上。
  南海瀛台,与水云榭岛、琼华岛分处太液池三海之中,象征东海三仙岛蓬莱、瀛洲、方丈。瀛台四面环水,只在北端架一板桥,通至岸上,板桥中间有一段是活动的,光绪被囚此之后,慈禧太后便命令人把桥板撤掉了,以免光绪帝走出瀛台岛。
  瀛台的中心建筑为涵元殿,殿后为涵元门,门外为翔鸾阁,阁下即木吊桥。殿前为香扆殿,该殿从北面看为单层,从南面湖边看则为两层,名为“蓬莱阁”。光绪住在涵元殿里,太监每天送饭时架起桥板,走到瀛台来,用饭完毕,就抽掉桥板。光绪心情十分忧郁,万般无奈之中写下了“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等诗句。冬天三海结冰,从瀛台不通过木桥也可以从冰上到达岸边。
  据说有一次光绪带了小太监踏冰离开瀛台,被发现后,总管太监李连英立刻下令凿冰,以防光绪离开。光绪十分想念心爱的珍妃,传言他让小太监暗中给珍妃送信,偷偷相会。每到此时,他更加痛恨出卖自己的袁世凯,临死之时,他不言不语,用手在空中写殿内挂有一副《宋司马光谕人君用人之道》立轴,跋文是:“光绪丙午(1906)十月上浣录,臣全忠敬书。”还有一些匾额斗方之类,下款都写着“臣全忠敬书”。其实这都是光绪的御笔,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光绪试图以对慈禧太后称臣,表明自己忠于慈禧太后的心迹,来换取老佛爷的谅解。可此时,慈禧太后又怎么能让光绪再次亲政呢。 究光绪帝病情自二十四年逐渐加剧,终致不起之原由,实与戊戌变法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光绪被囚禁在瀛台后,慈禧太后曾欲废之而另立他人。光绪也知其用心,日夜担惊受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举虽未能实现,可光绪也难脱囚禁之牢笼。明知岌岌可危,亦只有坐以待毙,心中十分忧伤。他曾仰天长叹:真不如汉献帝也!因而病势日渐加重,自不待言。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惶出逃。相传临行前还不忘处置珍妃,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害死。当光绪得知珍妃的死讯后,精神彻底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重,再也无法康复。由此可见,从光绪自幼多病,到青年以后的病情逐步加重,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可见慈禧的长期压制和打击,是光绪致病的重要原因,从这一点谈来,民间传说是慈禧置光绪于死地,则又并非全无道理。尤其是在戊戌政变以后被囚禁的十年漫长岁月中,他一方面悲观失望,前途渺茫,一方面又日夕担心受怕,心情紧张,生活上更无人细心照料,使得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恶化,终至不治。不过,无论光绪究竟死于何因,都与他在清廷遭受的控制与打击,在精神与意志上受到的压制与摧残,在身心上经受的折磨,甚至其骨肉亲情也被拆散有着直接的联系。真可谓,光绪一生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其实,这也就是他多病缠身的根源。因此可以认为,年轻的光绪之死,与慈禧控制下的清王朝黑暗腐败密切相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1
光绪帝囚禁于瀛台,从肉体到精神都遭到西太后的折磨。据说当年光绪所居之涵元殿,卧室的窗户皆以纸糊,日久凋破,无人为之修补,寒冬腊月,朔风凛冽,室内寒不可耐。那位光绪皇帝,以玉尊之躯,竟冻得浑身发抖,手足麻木。《三海秘录》记载:“及帝居瀛台,门屏陈设,咸卑陋窳坏不堪。小康之家,好润其屋者,华美殆或有过之也。”“门屏明绝少画障,朱漆粗劣,仅如民家,每逢岁明,帝辄取丹笺自书‘吉祥如意’‘出红大吉’等字样,命小黄门调糊贴之,顾视徘徊,若自赏亦复自怜者。”“一日(帝)见小明轩屋角有蛛网,乃自起持竿挑去之,为宫监所睹,趋而相助,帝摇手示无须”。此寥寥数语,形象地录下了光绪瀛台囚禁生活凄苦之状。此时此刻,呈现在光绪眼前的瀛台,已不再是那“早莺鸣太液,芳树绕瀛洲”的美丽景色,而仿佛浮现出一副山河破碎的画卷,光绪回想自己“登基”以来,不但未能励精图治,复兴祖业,连自身也落到这般“欲飞无羽翼、欲渡无舟楫”的地步。每当想到这些,便不时发出“吾不如汉献帝”的感叹。确实如此,汉献帝在曹操手中“挟天子以令不臣”,至少仍有“天子”之尊,自由自在,曹操还得声声称臣。而光绪帝身边坐着的却是操着天下生杀大权的“亲爸爸”,清王朝的太上皇,光绪帝在她手中的价值还不如曹操手中的汉献帝,他相信慈禧太后一旦不再需要这件装饰品的时候,那就连这般囚徒生活也会过不成了。 而令光绪帝在精神上承受最大苦痛的是得不到珍妃的消息。   其实,珍妃的遭遇同光绪帝一样,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残酷迫害。戊戌变法不久,西太后对珍妃施以刑仗,撤去簪饵,囚于偏僻的钟粹宫北三所,并再也“不许进见”光绪帝。珍妃遂成了打入冷宫的囚犯,由两个宫女监视,“门自外锁,饭食自槛下送进”,“窘苦备至”受尽折磨。不过,珍妃很坚强,“她从来没有向哪一个太监作过什么询问或是请求,她始终是静默着。虽然她心里自必也极想知道光绪的近况,和他们俩以后有没有再见面的日子。”   光绪帝通过小太监探听到珍妃的下落以后,多想与她互抒情怀,在几个太监的帮助下,总算搞了几次“偷渡”。当光绪帝悄然走近关押着珍妃的那座冷宫,其情景是如何的凄凉,那三具大锁无情地横在两扇大门中间,把光绪帝与珍妃隔离为“咫尺天涯”的两个世界。每次他们只能攀着窗栅,凑在那横钉着木板的隙缝里说上几句心里话,每次又各自带着一颗破碎了的心依依惜别。
第3个回答  2013-08-21
相传光绪帝瀛台泣血,可见其悲惨之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