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 在上海话里是什么意思?

一般指 我 还是 我们?

阿拉在上海话里的意思是:我们和我的。示例:阿拉一道去白相,意思是我们一起去玩;阿拉姆妈,意思是我的妈妈。

除了阿拉,上海吴语常见的自称方式还有我,音“ngu”。在民国时期上海有很多江北移民,由于受到自身母语江北话的影响,他们的上海话将“ngu”发成“wuu”。

扩展资料:

阿拉来源于吴语宁波方言。以宁波方言为例,宁波方言在表示多个人时常用“拉”作为结尾。清末及民国时期,大批宁波人进入上海,对上海方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明清之际,上海只是东南沿海一处中等规模的县城,那时的上海话与苏州话非常相近。1842年上海开埠,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上海渐渐地成了华洋共居、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

“无宁不成市”,在上海的移民群体中尤以宁波人为最多,至清朝末年,旅居上海的宁波人已达40万,约占当时上海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1

1、意思:“我们”、“我的”。上海话的我是个单音节词,就是ewo。

2、相关例句:

(1)阿拉一道去白相,普通话我们一起去玩。此处的阿拉解释为“我们”

(2)阿拉姆妈,普通话我的母亲,此处的阿拉解释为“我的”。

扩展资料:

阿拉的来源:

“阿拉”来源于吴语宁波方言。以宁波方言为例,宁波方言在表示多个人时常用“拉”作为结尾。例如,“渠拉”表示他们。清末及民国时期,大批宁波人进入上海,对上海方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上海本土表示“我们”的说法是“我伲”,但在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后,“阿拉”从中下层市民中兴起继而却成了上海话的代表,以至于许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话便是“阿拉”。另外浙江义乌市和浙江舟山市也用阿拉做第一人称。

相关资料:

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曾用上海方言写过一篇小说《三轮车》,勤劳本分的三轮车夫为了能让乘客赶上看电影,卖命地踏着车子,他说:“踏慢仔影戏要开格呀,此地踏到戈登路起码二十五分钟,慢弗得,阿拉呒啥关系格,踏惯哉,快点弗在乎。”显然,这一时期“阿拉”已经成为上海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4

“阿拉”在上海话里既有“我”的意思,也有“我们”的意思,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区分。

如“阿拉喜欢侬”这里“阿拉”的一是就是“我”。“阿拉上海发展很快”这里“阿拉”的意思就是“我们”了。所以要看什么样的语境,理解也就不一样。

“阿拉”是吴语上海话、宁波话、义乌话、舟山话、台州部分地区中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我的”的发音。用法与其他吴语,如杭州话、湖州话、绍兴话中的“伢(nga)”相同。

扩展资料

上海话“阿拉”的来源:

清末及民国时期,大批宁波人进入上海,对上海方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上海本土表示“我们”的说法是“我伲”,但在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后,“阿拉”从中下层市民中兴起继而却成了上海话的代表,以至于许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话便是“阿拉”。

可见,“阿拉”原为宁波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直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称还不是“阿拉”,在上海街头说“阿拉”者还是地道的宁波移民。

1931年9月,瞿秋白分别用普通话和上海吴语仿照民间小调写下“乱来腔”《东洋人出兵》,其中上海话版就有这么两句:“不过难为仔我伲小百姓,真叫做,拿伲四万万人做人情。”

解放之后,随着移民浪潮的结束,近代意义上的上海话渐渐定型。“阿拉是上海人!”这时“阿拉”已完全取代了“我伲”成为上海人的象征。当然,“我伲”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上海郊县“我伲”仍然是本地人的自称。

上海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断地吸收着各地方言甚至外来语中词汇。上海话在变化,上海居民的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就有了“上海人”与“本地人”的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4-14
我或者我们都可以,看什么样的语法,有些是“阿拉老喜欢侬”这里阿拉的一是就是我;“阿拉上海哪能哪能”这里阿拉的意思就是我们了,要看什么样子的语法,理解的也就不一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2-07
阿拉在上海话里最准确的意思是我的和我们。上海话的第一人称我应该读做瓦不读画。阿拉原先是浙江宁波方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浙江宁波人移民上海人数众多,因为宁波人以经商为主,上海人乐意学说宁波话,故此宁波话阿拉代替了上海土话我伲。同样上海话我发音瓦,瓦也是宁波口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