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少学者对于废科举是持肯定态度

如题所述

首先,科举制的废除引起了中国教育行政系统的大变动。改变了教育在中国社会发展史

上的地位,消除了新式学堂创办过程中的最大阻力,使近代意义上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得以建立起来。尤其是科举废除后,女子学堂教育的兴起,其意义之大不言自明。

其次,科举制让位于近代学校教育,也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科举制废除后,士人知识分子有了更多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实践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口号,并由此把挽救民族危机与学习西学推进到一个更高阶段。

第三,科举制的废除,使士绅失去了读书作官这一统一目标,从学而优则仕的藩篱中解放了出来,打破了士农工商的界线。他们或投身工商业,或置身于文学,医学等广泛领域,从而瓦解了以前由科举制造成的那种对封建政府的强大凝聚力,而代之以不可制的社会离心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举制的废除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2
首先,科举制的废除引起了中国教育行政系统的大变动。改变了教育在中国社会发展史
上的地位,消除了新式学堂创办过程中的最大阻力,使近代意义上的教育制度在中国得以建立起来。尤其是科举废除后,女子学堂教育的兴起,其意义之大不言自明。
其次,科举制让位于近代学校教育,也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科举制废除后,士人知识分子有了更多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进一步实践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口号,并由此把挽救民族危机与学习西学推进到一个更高阶段。
第三,科举制的废除,使士绅失去了读书作官这一统一目标,从学而优则仕的藩篱中解放了出来,打破了士农工商的界线。他们或投身工商业,或置身于文学,医学等广泛领域,从而瓦解了以前由科举制造成的那种对封建政府的强大凝聚力,而代之以不可制的社会离心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举制的废除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灭亡。
三 学术界有关科举的误读
关于科举,当时社会上也存在着许多认识误区。
首先,因为没有搞清楚八股和科举制的区别。他们将明末以后时人对八股文的批判等同于对科举制的批判。其实,黄宗羲、顾炎武、康有为、严复等人,其激烈言论基本上都是针对八股文而非科举制本身。对此,许多学者都有明确地论述:郑若玲说:“历史上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的矛盾互动最后以兴学堂废科举为结局,那是因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不合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8]王一多先生也说“晚清时有不少官宦子弟在科举考试中舞弊,并非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本身不合理,而是由于政治腐败所致。对此,需要清除的只应是官场的腐败”;“此外,八股文体不好,则换一种文体未尝不可?这也不涉及科举考试的本质问题”;在谈到科举废除的根本原因时,王先生也说:“中国古代科举制被废除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因为这一考选制自身已经走到了绝路,而是在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大转变的过程中,它伴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在中国的兴起,以及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国的衰落而成了时代的牺牲品”。
第2个回答  2017-05-12
庚子事变发生后,清王朝仓慌逃往西安,为了继续维持其腐朽统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不得不寻求变革。于是,1901年1月,清朝宣布改革,命令高级官员提出建议。随着各种建议送到朝廷,一场涉及教育、法制、军事、经济和政府结构的改革开始进行,史称“晚清新政”。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变革,主要是彻底废除了八股文。在科举废除的奏疏中,以山东巡抚袁世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封疆大吏的意见最受重视,也最有影响。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1901年),袁世凯建议:“似暂宜量为变通??但将各省岁试、乡试取中定额,先行核减二成,另增实学一科。即将旧科所减之额,作为实科取中之数。??旧科中额,每次递减一成,实科中额,每次递增一成,以五成为度”[1] 卷428,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乙巳拉开了新学代替旧科举的帷幕,与此同时,两广总督陶模则直接请求废除科举,他说:“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今宜明降谕旨,立罢制艺、大卷、白折等考试,饬下直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12
没什么用了,反倒是禁锢了思想
第4个回答  2017-05-12
反正也废除了,大家就随便支持一下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