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古蜀王望帝"及有关故事

如题所述

望帝啼鹃(wàng dì tí juān)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元·关汉卿《窦娥冤》曾引用该典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出处:传说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并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

望帝啼鹃,是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高中语文课文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关汉卿《窦娥冤》“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等都用到这个典故。

这个典故见《蜀王本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等书。望帝,传说中古代蜀国的一个君王,名杜宇,周朝末称帝,号望帝;后来禅位退隐,因伤亡国之痛(一说因 “欲复位不得”),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又叫杜宇,因其声若“不如归”,也叫子规。(见《太平寰宇记》)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闻者动容。

这个典故主要是用来表示内心的愁苦悲伤。这种悲伤可以有多种原因,如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写自己贬谪江州所见到的景物,借景抒情,用来表示自己愁苦凄凉的心情。《窦娥冤》中窦娥借这个典故说明她内心的悲苦。也用作抒写离愁的场合来渲染悲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凄厉的叫声,使人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写出羁旅愁思。这些诗词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也可以用来表示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悲伤。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个典故还能能用来表示坚决的态度,如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等。南宋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则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祖国的一片赤诚。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051593&postid=10794479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1190.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