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冷链物流?

如题所述

在体系建设上,规划具体对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环节提出要求。

一是在生产环节 ,强调要对接畜禽主产区与主销区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主要集中强调冷链设施建设包括鼓励宰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和低温分割加工车间、配套冷库等设施。在肉类加工环节,提出集中规模化屠宰,重点在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等加工环节强调加强全程温控与保障监管追溯。

二是在肉类仓储运输环节 ,支持肉类公共冷库改扩建、智慧化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专业冷藏车等设备的使用。强调冷链储运链条不断链,全程冷链保障并做到温度监控。其中较为新颖的提出了发展“牧场+超市”、“养殖基地+肉制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以此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减少冷链流通损耗。以此促进冷链物流产业上下游融合。

三是在贸易环节 ,鼓励冷鲜肉生产、流通企业对接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社区生鲜店铺、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拓展直营零售网点,健全冷鲜肉生产、流通和配送体系的内容。以此提升冷鲜肉消费占比方面。

未来,冷链物流企业可在已有业务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做到全链条发展,对构建肉类冷链物流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安阳天韵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创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生猪屠宰为主导,集科、工、农、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食品制造、冷链物流、零售终端等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年屠宰生猪50万头,主导产品包括冷鲜肉、高中低温白条、猪副产品等。本公司致力于高低温肉制品系列,为有效保障冷鲜肉食品安全,天韵食品构建了严格的产业链检疫安全体系,实现了从生猪源头一屠宰、检疫、分割检疫、冷链配送、终端销售全程检验检疫可追溯。为消费者的食用冷鲜肉的储藏保存和食品健康安全构建了坚实的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5
您好,鲜安行冷链物流技术人员为您解答: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一方面,冷链物流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明显不足,很多运输过程还采用棉被、塑料苫盖等“土保温”的方法,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虽然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出现了中断现象。
冷链物流涵盖冷冻加工,冷藏贮藏,冷链运输和冷链销售全过程。
目前我国冷库的行业集中度较低,尚未出现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巨头,排名前十的冷链仓储运营商占整个市场的10.5%,前三十名运营商占17.3%。运营分散使得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优化调度,拖累了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
冷库是冷藏业发展的基础,是冷藏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农业部测算,到2020 年我国的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的370 公斤基础上还要增加30 公斤,新增需求则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和减少损耗解决。另外,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三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未来随着易腐食品和速冻食品需求的逐年提升,我国对冷库的需求依然保持较高的水平。
具体到您的问题,国内冷链服务提供商主要有8 种商业模式,分别是运输型、仓储型、城市配送性、综合型、交易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和物联网+型。而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您可以选择合适的服务类型作为切入点发展冷链物流。
另外是一些业内对于冷链物流发展的预测:
国内的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方面,而航空、铁路等运输形式还处在起步阶段。近期我国交通运输体质改革的突破和铁路冷链物流加大建设力度, 使得在铁路枢纽周边的冷链物流设施有重大投资机会,如何实现运输工具的多样化将成为新的思考点。
另一方面,冷链企业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冷藏技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如运用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真空预冷技术、动态监控技术等可以降低产品的损耗率,提升运行效率。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来协调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环节,加强企业的整体联动效应来降低消耗成本。
在满足冷链产品安全和物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打开行业盈利空间成为各企业思考的问题。除了降低成本外,提高仓储的周转率以及探索共同配送模式,构建城市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将有助于企业盈利的快速释放。由此来看,提高冷链运营管理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并利用好先进的信息技术, 是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以上,鲜安行祝您生活愉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