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平中信花灯节的由来和意义

花灯节快到了 求广东连平中信花灯节的由来和意义 急啊··~~~~~

花灯节,又叫: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的呀
我在上海 这里也有呀 只不过都是小孩子玩的时候会过过 大人都无所谓了。不过台州 好像过的哦~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忠信花灯节   忠信花灯节 忠信花灯起源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是传统元宵赏灯习俗中的一种独特的民间造型艺术,集绘画、剪纸、编织、书法、对联、诗词等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审美载体。
  按照忠信的传统风俗,每年的正月初九,当地人家当年生了男孩就应该在祠堂里挂起花灯庆祝,以告知祖先和乡亲。吊灯仪式一般由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道程序,其间还有客家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吊一盏花灯就是一次盛会。
  除此之外,政府每两年或三年还会搞一次花灯节,让花灯走出祠堂。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花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随着风俗的演变,忠信花灯具有了不同的内涵,它象征着百业兴旺、丰衣足食。忠信有10多个花灯制作点,其中以上寮村最为出名,有“花灯村”之称。
  自1999年在忠信举办了首届忠信花灯节后,忠信花灯已经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可以说,忠信花灯节为传承和保护客家优秀文化精髓,培育文明风尚,提升忠信花灯文化品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区域知名度,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6年5月,忠信花灯以民间美术类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忠信吊灯习俗以民俗类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申报国家级项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