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情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7

(2011年8月8日)
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多来,通过启动实施以交通圈、生态圈、文化旅游圈为主体的十二大工程,通过十大旅游区的策划规划,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等,鄂西圈建设在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作用更加明显。
1、圈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总量加快扩大。自实施鄂西圈战略,“十一五”后两年,圈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5.08%,高于前三年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2009年圈域生产总值4980.44亿元,同比增长14.4%;2010年,圈域生产总值6154.63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9%,比2008年高出1.1个百分点;2011年上半年,圈域生产总值3453.06亿元,同比增长14.8%。
2、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后劲足,优化升级快。2010年旅游人数达到8108.7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2.22亿元,分别增长38.82%和42.34%。2011年上半年鄂西圈旅游人数为5033.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316.67亿元,分别增长20%和25%以上。2011年“五一”假期,鄂西圈“一江两山”核心板块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09年同期大幅度增长。宜昌市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58.67万人次,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22.8%,旅游总收入达1.75亿元,同比增长21.2%。2009年全省新增的3个国家5A级景区即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十堰武当山风景区、恩施州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加上原授的三峡大坝旅游区,全部在鄂西圈内,至此圈内共有4个国家5A级景区,“一江两山”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品牌,恩施山水风情势头强劲。由我省牵头申报的“中国端午节”成为我省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屈原故里端午节暨海峡屈原文化论坛、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世界传统武术节、诸葛亮文化节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节会活动成功举办,《夷水丽川》、《盛世峡江》、《洪湖赤卫队》、《山楂树之恋》等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鄂西圈文化与旅游加速融合,发展后势喜人。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达性进一步改善。鄂西圈已经形成12万多公里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含空中航线、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741公里;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达到890.35亿吨公里和332.53亿人公里。此外,铁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建设。圈域内先后建成随岳北、沪蓉西、随岳南、武汉至荆门高速、荆岳桥、三峡翻坝高速、麻竹高速大随段等高速公路共计380.3公里。正在加快建设的高速公路里程达1434公里,包括恩施到来凤,恩施到黔江、宜昌到巴东、谷城至竹溪、十堰至陕西白河高速公路。圈域内港航建设也顺利推进,2010年就有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宜昌云池港区一期工程、荆州港盐卡(二期)多用码头工程、宜昌石牌旅游码头工程等28个港航在建项目,清江画廊旅游码头、香溪河昭君码头、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当年已正式建成投入运营。同时,2010年2月启动恩施机场二期扩建项目,宜昌三峡机场、襄阳机场等改扩建,神农架机场新建等工程,十堰市武当山机场前期工作,将为打造鄂西圈立体交通、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4、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成效明显。生态景观工程一、二期累计完成投资46027万元,改造特色民居8300多户,造景植树1001.2万株,设置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近500块,开工建设28个旅游节点,其中已建成神农驿站、萧氏茗茶品游中心、观音堂旅游服务点等3个,野人谷等服务点有望2011年年底前高标准建成,打造宜昌山楂树及襄阳牡丹花两个特色文化景观带,特别是省交通厅投资7790万元的汉十、汉宜两条高速公路沿线道路边坡绿化、服务区和站所改造等项目,已完成投资2764万元,取得显著成效。宜昌市夷陵区还为村庄环境整治配置了环卫人员。景观工程建设为打造环“一江两山”风景廊道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新增荆襄、沪蓉西段高速公路沿线旅游标识标牌及亮点工程打造。恩施州、远安、长阳、竹山等地还整合政策性资金改造特色民居数千户。
5、十大旅游区策划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省领导批示,省鄂西圈办从去2009年下半年开始筹备鄂西圈十大旅游区策划规划工作。为确保十大旅游区规划的质量和效果,将十大旅游区规划分作概念策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三个阶段进行分步推进。规划编制评审完毕,总规及控规工作已全面启动。各中标单位争气互比,力争做出高水平、高质量、可实现、能落地的十个好规划,严格鄂西圈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保护,力争策划规划一批精品项目,在鄂西圈创品牌和声誉,为鄂西圈“十二五”起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贡献聪明才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