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差,不上进,老师怎么帮助学生?

如题所述

当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时,做老师的应该做些什么?是批评、抱怨还是冷静地帮学生分析,进而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倾注了太多的期待在孩子身上。当学生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求学的那一刻,他们也背负了家庭的梦想和家人的期望。在家长们极高的期待之下,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出类拔萃,考入名校。于是,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应运而生,表面上看,他们给孩子的无限发展提供了机会,但实质上,它们何尝没有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


家长的期待越来越高,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家长眼中,孩子还要努力、再努力,这样方能对得起父母;在孩子眼中,自己已经舍弃了很多休闲的时间,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们无力完成家庭赋予的大大小小的期望。




在这样尴尬的处境面前,老师是应该袖手旁观,在学生们原本孱弱的肩膀上再不断增加新的包袱呢?还是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定位,恰当处理他们与家人过高期待之间的矛盾呢?毫无疑问,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选择的是后者。


学习是一件量力而行的事情,只要自己尽力了,无愧于心即可。但很多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期待下,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设定了前进的目标。当最终无法达到预想目标的时候,学生们便伤心、沮丧、失落,乃至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其实,在学习本身,他们是没有问题的。



1.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让学生把对考试分数的注意力转移到分析自己的问题上,胜不骄,败不馁,扎扎实实地把知识学到手。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就全面否定一个学生,打击其自信与自尊,也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成功而过度赞扬一个学生,助长其骄傲和自大。一次考得好不代表次次能“决胜千里之外” ,一次考得不好不代表你永远是抬不起头的失败者。考试只是对之前功课的考察,是一种督促学生上进的形式,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宠辱不惊,淡定从容,才能鼓励学生步步为营地更上一层楼。

2.老师正确评价、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

全面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重在考试后的总结分析。每次考试之后,不要在学生面前过于强调成绩与排名,而是让学生查找自己本次考试的成功之处与失误之处,让他们盘点自己通过本次考试,又学到了些什么东西。成绩不是第一位的,保持学习的心态,从每一次考试中汲取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3.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学生的学业成绩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在这点上,切忌千篇一律。选择错误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误导,这种误导可能会埋没学生原有的优势,打击学生原有的信心,摧毁学生美好的梦想。

4.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最好的保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爱读书的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如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好习惯时,老师应该为其感到高兴,并能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





5.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是正常的,作为老师,要包容学生的问题,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除此之外,老师更应该放大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对自己优点的认可与自豪之中建立起一种自信,并在这种自信的驱使下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的进步。孩子都需要鼓励,一个整天生活在谩骂、否定和排斥中的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无能的“差生” 。更严重的是,这些学生一旦产生了“破罐破摔”的念头,他们就会一步步走向不可挽回的歧路、深渊。


6.切不可打骂、责罚学生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没有考好,老师就恶语批评,甚至变相体罚,这不仅有悖一个教师的师德,也在无形中摧毁一个个需要安慰的心灵。学生的成绩差,这个事实无疑与老师的心理期待值之间产生了差距,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平心静气地进行反思,是学生真的不用功?还是老师自己将期望值设置得太高了?总之,在出现不理想的成绩时,老师应和学生一起承担责任,切不可用不理智的行为把所有的责任都附加到学生头上。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8
老师应该对这类学生多鼓励, 少批评,其次就是要找到孩子成绩差的原因,因材施教,对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有耐心,只是坚持不懈才能帮助孩子改变学习差的问题。
第2个回答  2021-11-28
老师应该多和孩子沟通,然后也应该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严格的要求孩子,同时也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有自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21-11-28
老师可以给这些学生补课,也可以对这些学生更加的关注,因为这样能够让学生有着更多的变化,也能够有着更多的不同,成绩也会有所提高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