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有资料研究松辽地区各构造体系演化特征有以下4点。
1)晚古生代以来,控制松辽地区主导构造体系是新华夏构造体系,组成的NNE向主干断裂带控制石炭-二叠系及中新生界的沉积和演化。
2)构造体系演化的阶段性和继承性十分明显,如纬向构造体系和华夏构造体系主要发育在太古宙-晚古生代。新华夏构造体系在松辽地区3个演化阶段十分明显(C—P、J—K1、K2—Q),如松辽盆地西缘NNE向嫩江-开鲁断裂每次构造活动都有明显表现,而且活动位置基本不变。
3)松辽地区燕山运动是晚古生代以来最强烈的构造运动(J3—K1),表现为全区断陷-坳陷,并有强烈的岩浆活动,此期产生的NNE向断裂带控制了中新生代沉积演化。
4)构造体系演化中构造活动迁移性十分显著,①晚白垩世坳陷期沉积迁移特点,如嫩二段中期沉积中心在中西部,但到末期沉积中心迁移到西部地区;②中生代火山岩分布表现西强东弱特征。松辽盆地及其以东地区均发育有同时代的火山岩,但东部火山活动强度明显减弱。上述特征说明,松辽盆地及其以东地区的火山岩形成时间不论是起始年龄还是峰期年龄均滞后大兴安岭地区约15.20Ma,表现出火山活动从大兴安岭地区向松辽盆地地区迁移,并且强度逐渐减弱。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点也反映出演化由西向东迁移、强度减弱的趋势。
结合近年来在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的塔木兰沟组(Zhang等,2007;Wang等,2007)、扎鲁特地区的满克头鄂博组和玛尼图组(葛文春,2007)、辽西地区的兴隆沟组(Gao等,2004)和蓝旗组(徐刚等,2005)火山岩中获取了一批时代163~145Ma的锆石U-Pb定年和全岩Ar-Ar定年结果。辽西地区156~145Ma的火山岩与沉积岩夹层中含有大量晚侏罗世的化石组合一致。蒙古东戈壁盆地下部的火山岩也具有(155±1)Ma的40Ar/39Ar年龄(Graham 等,2001);目前的研究显示,大于140Ma的火山岩只分布在松辽盆地以西和蒙古-鄂霍次克带以南地区。这些证据都进一步支持了中生代火山活动于晚侏罗世从西部开始,并逐渐向东迁移的认识。图2.18中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也清楚地显示出这一规律。
图2.18 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