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湖鸭子”的赶养技术是什么?

如题所述

技术:
“稻花飘香鸭也肥”是皖西南农村的一大特色,利用稻谷收获后大量落穗、稻粒及小动物资源放养鸭子,有天然的荤素搭配饲料,可达到节粮、速肥、高效益。这种秋后“赶湖鸭子”的饲养办法,如今被日本的科学家总结成了稻田合作的生态农业模式。
1.赶鸭数
一般以每人赶养800~1600只为宜,也可2~3人合作赶养3000~5000只。
2.赶鸭棚
赶鸭人为放鸭随时转移而制作的看鸭棚,用竹片绷成,外罩雨布,内容物为一张供赶鸭人休息的简易床,远行放鸭的则需另备锅、炉等用具。
3.育雏
稻谷收获前1~2个月购回雏鸭,放在松软的稻草上,用小栏分隔;每30~50米2安装一吊扇降温,保持适温21~26℃,鸭有堆睡天性,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需用手轻拨赶鸭堆一次,避免堆挤压死。1周后按每栏鸭50~70只分栏饲养。
4.驯鸭
15日龄时,可将鸭渐放入小水池开始训练,起初短时放池即赶上岸,防幼鸭体嫩过度疲劳淹死,以后可逐步放长时间。每次将鸭赶回时即给以食物,并人鸭共处,不要让鸭回棚无食或鸭怕人而与人疏远,使鸭子难驯。30日龄后可先小田放养,在放养田四周事先立好插杆,插杆上系有塑料袋、薄膜之类随风而动,鸭子有怕“动”物习性,可防止鸭子走失。放养时要常巡视,不要让鸭子跑出杆外田,天黑前全部赶回,防漏赶遗失和鸭群在外过夜。初时鸭子难以驯服,但时间长了鸭子有了规律、熟悉赶鸭人的声音和手中鸭杆的杆势,便很容易赶养了。
5.赶养
从收获较早的田块开始逐步向收获迟的稻田移动放养。干田鸭子呆不住,可在田中适当放水供鸭自由啄食。看鸭棚随鸭移动,晚上把鸭赶在棚周围,给以食物,鸭子便潜伏不动安然过夜。
注意放养时不宜在深草、大坎、沟涵处放养,以防止蛇、黄鼠狼侵害及群鸭赶丢。深秋鸭肥时,便可陆续分批上市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