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是究竟为了培养人还是淘汰人?

如题所述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的教育既有培养人才的目的,也有淘汰人的可能性。教育是一种手段,它既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作为社会筛选人才的方式。然而,教育并非旨在教育或淘汰个体,而是作为一种手段存在。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以选择优秀人才为目的,巩固其政权。因此,对于那些被淘汰的个体,国家并不关心他们的命运,因为个体并非教育的关注重点。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本身是一种企业,以盈利为主导。学校希望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标准,以提高学校的财富。因此,学校会营造一种假象,声称关心每个学生的未来,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然而,少数教师深知知识对于个体改变的重要性,他们将教育视为灵魂塑造的手段,出于善良和愿望,他们为教育个体付出最大努力。然而,这只是少数情况,一旦教育为某个组织或政权服务,就变成了冷酷的选拔机器,目标是筛选优秀人才,而非个体。教育始终涉及资源分配,这注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淘汰性。

问题在于如何使淘汰性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并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学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财富和权力的分配凭证。学历与财富、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关联,导致大多数低学历者逐渐成为“贱籍”,无法参与高薪、高权的岗位竞争。而获得高学历往往能够方便地进入优越条件的职位,并获得名校朋友圈的光环和人际关系加成,从而在学历社会中获得顺风顺水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分配会出现“马太效应”,高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群体更容易获得高学历,而低社会阶层和欠发达地区的普通人则相对较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我们的教育既有培养人才的目的,也有淘汰人的可能性。然而,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筛选人才,而是为了帮助每个人发掘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的价值,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教育问题的复杂性令人难以理解。在考试和评估方面,有时会使用过于刻板的标准,将学生按不合理的方式分级,并根据等级分配教育资源。同时,也存在各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声称“人人皆可为尧舜”,并且企业可以随意提高学历门槛,鼓励大众追求更高的学历,导致教育和科研资源的浪费。直到今天,人类社会仍未能建立起一个良性、可持续且真正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制度。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是究竟为了培育人还是淘汰人?

观点一认为,教育并非旨在教育或淘汰个体,而是作为一种手段存在。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主要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以选择优秀人才为目的,巩固其政权。因此,对于那些被淘汰的个体,国家并不关心他们的命运,因为个体并非教育的关注重点。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校本身就是一种企业,以盈利为主导。学校希望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标准,以提高学校的财富。因此,学校会营造一种假象,声称关心每个学生的未来,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因此,教育和淘汰只是一个过程,相对而言,个体获益更多。然而,少数教师深知知识对于个体改变的重要性,他们将教育视为灵魂塑造的手段,出于善良和愿望,他们为教育个体付出最大努力。然而,这只是少数情况,一旦教育为某个组织或政权服务,就变成了冷酷的选拔机器,目标是筛选优秀人才,而非个体。

观点二认为,教育始终涉及资源分配,这注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淘汰性。问题在于如何使淘汰性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并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学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财富和权力的分配凭证。学历与财富、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关联,导致大多数低学历者逐渐成为“贱籍”,无法参与高薪、高权的岗位竞争。而获得高学历往往能够方便地进入优越条件的职位,并获得名校朋友圈的光环和人际关系加成,从而在学历社会中获得顺风顺水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分配会出现“马太效应”,高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群体更容易获得高学历,而低社会阶层和欠发达地区的普通人则相对较难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这使得他们即使具备天赋,通过教育取得了高能力并在考试中晋级到较高位置,也未必能在发达地区的“高学历”群体中获得认可,享受与学历和能力相符的参与权力和财富分配的资格。

无论是完全按财富和权力分配学历,还是完全按学历分配财富和权力,都存在明显的弊端。解决学历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教育的教化、科普和创新作用,并减少学历与权力、财富之间的关联性,使教育更加纯粹。然而,只要教育具有选拔功能,学历与权力、财富之间的关系就无法避免,学历在择优过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多数人最终会沦为事实上的“贱籍”,陷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幻梦中。

观点三: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常喊着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但事实上,教育明显地放弃了很多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跟上步伐,而有近一半的初中学生无法升入高中。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竞争甚至超过了高考,原因很简单:每个地方都有大量无法进入普通高中的孩子,只能选择职业高中。这样做与国外趋势相符,希望更多人从事基础技术工作。然而,回顾我国的职业教育,能够办得好的学校有几所呢?目前的职业学校主要收到的是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差生。将一群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可以想象教育面临的挑战有多大。由于职业学校收到的都是差生,很多人并没有重视起来。虽然他们是职业学校,但可能连基本的实验室、实习场所等都没有,即使孩子们在学校,也无法获得合适的知识。我们的职业教育远未达到人们期望的满意水平,但学生却被迫分流进去,而且这些学生中有快一半是来自初中,那么他们的未来将如何呢?

其次,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孩子几乎没有任何希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学校由于多种原因,无法留住优秀的教师。农村家长往往需要外出打工,导致孩子们基本上成为留守儿童。时间一长,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逐渐下降。即使现在,一些农村学校连专业的英语、体育、音乐和美术老师都没有。然而,尽管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再差,农村孩子们与全国其他孩子在中考和高考中仍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可以想象他们的结局,肯定会被淘汰掉。观察各地的中考和高考分数,农村孩子进入大学的数量越来越少。那么这些农村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呢?

第三,辅导机构和私立学校的兴起,更加使众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被拒之门外。不知从何时起,各地都涌现出了许多辅导班和私立学校,这些都是高收费的,面向城市的富裕家庭。有人会说,应该存在这种高端教育服务,因为有钱人为什么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呢?然而,谁替代了众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想过,他们怎么办呢?他们的父母没有经济能力,无法让孩子参加辅导班或上私立学校,这使得他们与富裕家庭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大。城市的家长可以为孩子请一对一的辅导老师,而贫困家庭的父母能够支付吗?未来,贫困家庭的孩子与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些贫困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呢?

目前的教育体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进行考试选拔和筛选,很多学生直接被淘汰。例如中考,近一半的学生无法升入高中,只能选择职业学校,这些学生是首先被淘汰的一部分。再如高考,我国本科升学率仅约为42%,因此大多数学生即使考上高中也意味着无法进入大学学习。那些无法进入大专院校的孩子是否也被淘汰了呢?

揭示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均衡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塑造着未来的社会。我们期待着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积极的改变和进步,让教育成为每个人追求幸福和成就的桥梁,为社会带来持续的繁荣和进步。
第2个回答  2023-08-03

我们的教育体制旨在培养人才,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淘汰性质。

我们的教育重视选拔和选拔优秀人才,通过考试和评估体系来选拔学生。这种选拔制度可能导致竞争激烈,导致部分学生被淘汰出局。



尽管如此,我们的教育也努力提供广泛的教育机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教育系统注重知识传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然而,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过于侧重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分数和排名。这可能导致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忽视了培养他们的个人兴趣、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有人认为中国的教育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淘汰人的倾向。

改革教育体制以更好地平衡培养与选拔的关系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该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业压力,鼓励创新和实践,并提倡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超越传统的标准化考试评价。目的是让教育更加适应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第3个回答  2023-08-03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而不是淘汰人。我们的教育体系应当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帮助他们获得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更要关注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学习能力。
然而,当前教育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以分数和考试为导向的评估方式,过于强调竞争和升学率,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焦虑。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合作精神,也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在潜力。
为了使教育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探索自己的兴趣。
2. 引导个性发展:学校和家庭应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为其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特长,做到因材施教。
3. 培养综合素质:除了学科知识外,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4. 考试评价的改革:考试评价不能简单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应更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借鉴多元评价方法,如作品展示、项目研究、口头表达等,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教育应该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我们需要持续关注教育改革,不断完善教育体制,使其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第4个回答  2023-08-03
教育当然是培养人。但是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优秀的能得到更多,差的几乎得不到,中间的拼命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资源。对于差的来说,他们感到被淘汰了。对于中间的,既有得到一些资源的喜悦感,又有害怕被淘汰的恐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