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

如题所述

1、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时,与兄长们共享梨果,他总是挑选小的吃。当被问及原因时,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食量有限,理应拿小的。”孔融的智慧和早熟的礼仪观念,使宗族亲戚们视他为天才。
2、子路负米
子路家境贫寒时,自己吃着简陋的饭菜,却从百里之外背米回家奉养父母。这个故事后来成为“负米”、“负米百里”等成语的来源,用以形容奉养父母或为父母谋福利的孝行。
3、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无蜡烛。他家邻居有蜡烛,但光亮无法照到他家。于是匡衡在墙上凿了个洞,引邻居家的光亮来照亮书本阅读。县里有一富户不识字,但藏书丰富。匡衡到他家做雇工,不要报酬,只为了阅读主人的藏书。主人为其诚意所动,便借书给他。匡衡最终成为一位大学问家。
4、黄香温席
汉朝时,黄香是江夏人,年仅九岁便懂得孝顺长辈。夏日炎炎时,他用扇子为父母的帐子扇风,使枕席凉爽,并驱赶蚊虫,让父母能舒适入睡。冬天,他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父母的被子,使其暖和。黄香的孝行传遍京城,被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5、卧冰求鲤
王祥是晋朝琅琊人,以孝顺著称。他的母亲早逝,继母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让王祥做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从不懈怠。一次,继母想吃鲜鱼,王祥在严寒中卧冰求鱼,冰融化后,果然有两条鲤鱼跃出,他便将鱼带回家孝敬继母。这件事深深感动了继母。继母去世后,王祥悲痛欲绝,依礼安葬。他对弟弟王览极尽关爱,王览也特别尊敬兄长。他们兄弟的孝顺和友爱闻名遐迩,人们将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孝悌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