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简短写几个

如题所述

1.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
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
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
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毛主席尊师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
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
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
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3.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
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
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4.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
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
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
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
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5.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
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
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
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9
孔融让梨、子路借米、铁杵磨针、七岁之师、岳母刺字、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读书、程门立雪。
第3个回答  2014-02-14
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追问

要有故事

第4个回答  2018-12-10
程门立雪,子路借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