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已经讲过多遍的东西,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的原因分析

如题所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困惑,明明是老师已经讲过的东西,学生为什么还是不会?特别是有些题目,老师已经讲得很清楚,考试前还特别强调特别交代,但在考试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一现实,作为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进行很好的反思,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我个人认为老师讲过多遍的知识,学生到考试时还是不会做,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对问题的存在做出一分为二的分析,才能得以真正解决。第一、教师本身的问题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老师的备、教、辅、考各个环节。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这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在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那就要求老师废除满堂灌,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还给学生。其二是老师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上课只关注好生,不注意差生,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二)、学生方面的问题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复习各个环节,一是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二是缺少学习方法,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三是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预习是听好课的前提,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听,不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节课上,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材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来源。既不预习也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上课精力无法集中,学生听课时人在教室心在外面,在下面看闲书、玩游戏、聊天。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3、做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做作业急于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对做作业、解法的简捷性和合理性不够重视,把作业当成负担。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4、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能“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看书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诱导,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教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看老师的面子,不敢说不懂。有的学生,老师在讲课、讲题进得过快,对于一些重要的步骤没有详细讲解,只是一带而过。学生又不善问,久而久之,问题堆积如山,学习兴趣也就淡化甚至消失了。学过的知识不会运用,甚至作业也不能独立地完成。作业一抄了之。不输入信息,哪能有信息输出?5、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由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6、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上课不记笔记,老师讲课时只管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课后却找不着方向,原以为听懂了就记住了,没有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其结果是左耳进,右耳出,时间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三)、其它方面1、课程设置得太多,学习负担重,没有预习和复习巩固的时间。2、社会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