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合法不合理”和“合理不合法”的事例并加以分析

如题所述

家里的家务由一人全包了,合法但是不合理;做一顿饭没做好,只是不好吃,全倒掉,有时要想没有时,合法但不合理;请客吃饭,点得多吃得少,剩饭剩菜都浪费掉,不吃点这么多干嘛,合法但不合理。法律是一道门槛,强制保障人们的道德底线,并不会精确地约定公平不公平,浪费不浪费的问题。太多的社会乱象,都没有达到法律制裁的范围,都不合理。

生病了,没有去医院请了一个赤脚医生其没有行医证,病看好了,合理但不合法;但是出了问题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比医院的医疗事故更加严厉,依据是非法行医。例如,一个人会开车,但是没有驾驶证,路上看到一个司机生病了要赶紧上医院,这人就开车把司机送到医院、司机得救,而这人无证驾驶违法,合理不合法。

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为了规范现实行为,法律会提出一些要求,然而实际上,要满足这些要求很难,或者说实际情况紧急,不容许考虑这些要求,这个时候,合理不合法的情形就经常出现。

一则是因为法律条款是约束最普遍的行为,而不包含非常情况下的特定行为,二则文明程度不够高,根本无法制定出万全法则。

除非法律系统接受联系理论的指导,社会实践人本主义,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现象会最大程度减少,因为联系理论统一精神

在个体相对的精神世界中,即使联系的文明完全框定了所有构想、覆盖整个精神范畴、准确度量一切结果,也因此认同联系中的根本理念,事物因新的生命赋予新的意义,生命本身是过程,人真正拥有的是过程;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追求理想的人生过程重复并非陈习俗套,因人的觉醒而不同。

人们信奉不同的主义决定着接纳或排斥不同的观念,使[观念支撑的]意识形态随之迁移,但不太可能改变自然赋予生灵的求生的冲动、与生俱来的真善的感应、心灵与天地良心互感所唤起的意识和良知。随着联系文明客观地揭示目标交易的等价关系而统一观念意识,整个社会信奉的主义必然向人本主义回归,与此同时,法制维护的社会整体效应中心形式所在保管体现社会良心与人的良心偕同,于是社会意识形态能够保持端正、健康、完善,并符合文明、简约、正直、正气、正义的初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13
1.坏境破坏,加强环境保护,做好立法,切实采取行动。
2.不合理的拆迁,规范拆迁制定相关规则,切实做好城市规划。
3.一部分人缺少道德观念,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4.落后的婚姻观念,讲究包办。违反法律,不符合婚姻基础。加强法律宣传。
5迷信现象,伪科学,毒害群众,加强科学宣传。追问

我想问的的具体事例和分析,可以有吗?

第2个回答  2021-03-2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