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矛盾的根源是?

如题所述

巴以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扩展资料:

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且文本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就以《圣经》为例,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

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不能从《圣经》中汲取太多的信息--这不是因为当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

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

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以撒(Isaac)和孙子雅各(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以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巴以冲突再起 旧怨添新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居民。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丁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巴勒斯坦”一词的原意是指“腓力斯丁人的土地”。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在希伯莱语中,“巴勒斯坦”被称之为“埃莱兹·以色列”,意为“以色列之地”。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622年,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巴勒斯坦,但并没有改变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

中东战争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其中最主要的战争有5次。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翌日,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占领了第181号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大部分领土,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有近100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1956年10月29日晚,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入侵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31日,英、法对埃及进行海空军轰击,随即侵入埃及领土。12月22日,英、法军队全部从埃及领土撤退,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全部撤出埃及领土,战争结束。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大规模的突然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五”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城的约旦管区、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达6.57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使近50万阿拉伯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向以色列发起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战争,即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埃及军队在战争中,横渡苏伊士运河,摧毁了“巴列夫防线”。叙军一度打到太比利亚湖。但是由于超级大国插手等原因,最后被迫在10月25日停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悍然出兵入侵黎巴嫩,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巴以冲突的关键

巴以和谈中的主要问题是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和水资源等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据联合国高级难民署统计,目前全球大约有2600万难民,而巴勒斯坦难民是其中最大的难民群落,总数接近350万。从第一代难民的出现到目前已经有52年的历史,接近3代人。据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1996年的统计,其中难民约为470万人。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和谈的最关键、最棘手问题。耶路撒冷问题是指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5万,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全城由旧城和新城两部分组成。旧城即东耶路撒冷,多宗教古迹,是巴勒斯坦人主要居住区,包括大小33个阿拉伯村庄,居住着10多万阿拉伯人。新城即西耶路撒冷,是在19世纪后逐渐建设起来的,主要是犹太人的居住区。

组成整个耶路撒冷市的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不是个行政区划概念,而是个政治、地理甚至是民族概念。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原本被联合国指定为国际城市的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西区被以色列占领。分割东、西耶路撒冷的停火线由于在以色列地图上是绿色的,所以又称为“绿线”。以色列建国前,大量犹太移民居住在新开发的西耶路撒冷,故西耶路撒冷又称犹太区,东耶路撒冷过去一直是阿拉伯人占居民的绝对优势,被称为阿拉伯区。1950年以色列宣布其占领的西耶路撒冷为首都。1967年以色列夺取东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7月通过法案,宣布统一的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1995年12月4日,联合国通过决议,将以定都耶路撒冷视为非法。

根据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的协议,耶路撒冷问题将在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解决,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采取单方面的行动改变现状。但是以色列方面仍我行我素,坚持耶路撒冷是其“统一的和永久的首都”,并继续推行在东耶路撒冷兴建犹太人定居点计划。1999年9月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启动后,双方围绕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进行了几十轮公开和秘密谈判,但始终无法克服双方在该问题上的巨大分歧。特别是2000年7月巴以美戴维营首脑会谈,由于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等问题上分歧巨大,会谈最终未能达成协议。巴方坚持认为,根据联合国242号决议,以色列必须撤出在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因此,与以色列共同拥有耶路撒冷或收回东耶路撒冷是巴方不容改变的谈判底线,没有东耶路撒冷,就绝不同以色列签署结束战争状态的永久和平协议。

王龙琴(新华社特稿)
第2个回答  2014-08-05
1945年二战胜利后,英国人把犹太人从集中营救了出来,犹太人不敢回他们原来的家,就想起听他们的祖辈说,他们的老家是耶路撒冷,其实那个时候耶路撒冷已经被阿拉伯人占领了2000多年,早就变成了阿拉伯人的家园,可是犹太人就认定了那里是他们的家,想尽各种办法,冲向耶路撒冷,那时候巴勒斯坦还是英国的占领区,英国人觉得犹太人是挺可怜的,自作主张在巴勒斯坦划了一块地安置犹太人,但是怕引起本地的阿拉伯人反感,也因为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朝这个地方奔,英国人开始限制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人数,这一举动还没来得及引起阿拉伯人的反抗,犹太人就不愿意了,他们拿起枪开始跟英国人战斗,也就在1948年联合国通过了犹太人的建国请求,就是今天的以色列。英国人想,我倒了血霉了,关我啥事儿啊,就撤了,扔了个烂摊子。
英国人一走,犹太人开始用德国人对付他们的方法对付阿拉伯人,设定占领区,歧视侮辱屠杀,逼迫阿拉伯人自己搬离这片土地,英国人撂下烂摊子但是对于犹太人这个方式还真不习惯,也问过犹太人为什么他们自己曾经吃过这些苦,现在却还要用来对待别的民族,犹太人说的是我们吃苦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国家没有领土,所以我们明白必须要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子孙不再遭受当年我们受的罪。

这就是通俗版的巴以冲突根源,说实话这个冲突根本就无解,犹太人想要复国必须要毁了阿拉伯人,但是阿拉伯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2000多年,人口众多,哪有那么甘心情愿让出这块地方,这个冲突除非有一天他们中一方灭亡,要么永远都会是冲突。

不过说到根源,也是怨德国啊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巴以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扩展资料:

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且文本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就以《圣经》为例,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

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不能从《圣经》中汲取太多的信息--这不是因为当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

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如今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

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以撒(Isaac)和孙子雅各(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
第4个回答  2023-10-19
巴勒斯坦是如何建立的?公元前13年,克里特岛和爱琴海沿岸的腓力士丁人移居迦南(现今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将该地称为“巴勒斯坦”,意为“腓力士丁人的土地”,同迦南人、犹太人、阿拉伯人共住于此。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并入其中,逐渐同化成为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而原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犹太人此时因饱受侵略而散居在世界各地。16世纪50年代,巴勒斯坦并入不断扩张的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被统治了400多年。而奥斯曼帝国也鼓励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
以色列是如何出现的?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统一王国,随后北部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南部建立了犹太王国。而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消灭,后者将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押回巴比伦,开启了犹太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时代,结束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历史。
犹太人为何要复国,建立以色列?历史上,犹太人经历了三次大的流散。特别是公元2世纪,犹太人为反抗罗马帝国入侵,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史称“犹太战争”,但起义失败后,150多万犹太人遭屠杀。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离开巴勒斯坦。而那些流散到欧洲的犹太人,处境极为悲惨。在以基督教为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欧洲,犹太教被视为异端,犹太人不断遭受种族歧视甚至是屠杀,深处他乡的犹太人毫无归属感。而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排犹运动催生了犹太复国主义。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为了掩盖阶级矛盾,煽起屠杀犹太人的浪潮,沙皇下令将犹太人赶出居民区。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次向巴勒斯坦移民的浪潮。1897年,欧美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首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决定成立全世界统一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从分散的地区性运动进入世界性的有组织的政治运动。
当前的巴以边界是如何划分的?历史上的巴以边境经过了3次划分。第一次,一战间,英国于1917年入侵巴勒斯坦,由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的国际联盟授予英国管辖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在此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西部仍为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总督直接统治。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巴勒斯坦。第二次,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英美主张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对巴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而耶路撒冷属于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这一分治决议,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反抗,但犹太复国主义者决定借此时机武力建国,美英也以优惠价格向犹太复国主义者提供价值千万美元的武器装备。第三次,1948年,英国结束对巴委任统治,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巴勒斯坦战争开始。这场战争以色列以少胜多,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比1947年联合国规定的面积多出了6700多平方公里,联合国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第四次,1967年,叙利亚、约旦和埃及对以开战,以色列击败所有阿拉伯邻国,夺下整个西岸地区、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后来,以色列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以色列巴勒斯坦为什么要打仗?1967年的领土划分是导致当今巴以冲突的主要因素,以色列人占领的约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区主要人口为巴勒斯坦人。约旦河西岸名义上由巴勒斯坦人控制,实际控制权则在以色列人手中,犹太人在此扩张地盘,派军队保护该区域的以方定居者,限制巴勒斯坦人的行动,巴勒斯坦一直想要夺回“主权”。而加沙地带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团体哈马斯控制,该组织一直志在毁灭以色列。
国际社会认为该如何解决巴以冲突?当前国际社会认为有两种方式解决巴以冲突。第一,《两国方案》。根据此方案,巴勒斯坦将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建国,而剩余的地方归以色列所有。尽管这一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迟迟没有付诸实践。第二,《一国方案》。该方案主张,要么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要么建立一个大巴勒斯坦国,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一主张会造成更多冲突。
巴以打仗为什么以色列的邻居们都要来插一脚?以色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犹太国家,而其4个邻国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均属于阿拉伯世界,站在巴勒斯坦一方。以色列与埃及在1978年签订了和平条约,该条约禁止埃及军队出现在西奈半岛边境,但却导致众多武装力量和犯罪分子在此处聚集。叙利亚是伊朗的同盟国,视以色列为仇敌。叙利亚一直觊觎戈兰高地,而这一地区在1973年被以色列占领。黎巴嫩是真主党的家乡,该组织由伊朗什叶派反以色列者建立,是黎巴嫩主要的政治力量。约旦境内有最大的巴勒斯坦社区,是唯一一个授予巴基斯坦难民完全公民权的阿拉伯国家……(《老年文摘》第2793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