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一篇百家讲坛心得的作文,400字以上,谢谢!

如题所述

看《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之本性与物性有感
看《百家讲坛》于丹——《庄子心得》之本性与物性有感

庄子告诉我们,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于丹教授认为,这是因为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而只有看破功名利禄,保持原本无羁无绊的本性,我们才能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我们应该如何保持本性,去获得人生的幸福呢。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

庄子《在宥》中鸿蒙的故事告诉我能做好每一件事达到“游”的真理是心养,也可以说是养心,我们通常听到的都是“养身”,很少听过“养心”之说,养心就是要用心去酝酿。我们怎么才能想鸿蒙一样在天地间畅游,怎样才能让心飞翔起来,我们首先要释放自己的心。

庄子认为,只有释放了人的本性,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如果万物各附其根的话,世间“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间其名,无窥其悟,物固自生。”就象于丹教授说的,这个繁华的物质世界不是不够美好,而是这个美好是经过人为的太多雕琢,已经束缚了天地万物的本性,就连花草也要修剪成动物的样子,反过来想,难道我们也要把动物们装扮成花草的样子吗?那么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大家都知道伯乐,他的职业是什么?治马。他怎么治马,修剪马毛,铲削马掌,在马身身上烙印,最后用残酷的手段训练马,这样下来,10 只马死得差不多只剩下两三只了。这样的马,自然为千里马。当我们用社会的角度去评价伯乐这个发现天下骏马的良才的时候,庄子恰恰认为,伯乐正是戕害动物天性最大的凶手,因为他为了使马成为良马而做过多的雕琢,违背了马的本初之意。庄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价值观,庄子提倡顺乎自然,但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社会标准摆在我们的面前,人人渴望成功,而世俗的成功标准也许就是名和利的获取。名和利就是迷惑我们的罪魁祸首。

于丹教授说:“小迷惑改变的是人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

我们生活中往往被太多的物质利益诱惑,什么是小迷惑改变方向,比如说一个高中生想做诗人,打算以后考文科,学文学,然后他的父母就对他说,做诗人能赚钱吗?咱还是学经济管理吧,能赚钱。这就是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这样的迷惑戕害了人的天性,就像是伯乐戕害了马的天性。

什么又是大迷惑改变人的本性。比如说有人去抢劫银行,有人杀人放火,有人贪污腐败。他们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违背了人性本善的道理,他们改变了他们的本性。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不被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功名成就所拘泥呢?

于丹教授又说:“看见了世界,就看见了自己。”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要“静”,就像是湖面,当它风平浪静的时候,总能照到世间万物,就像是一面镜子。当这个湖面波涛汹涌的时候,是什么都看不见的。这好比我们的心,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眼前的名和利的时候,就能看清世界,也就看见了自己,就不会被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功名成就所拘泥。

于丹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木匠丢了块手表,可惜地上到处都是木屑,天已经黑了,然后几个大人就打着灯笼在地上找,可是怎么都找不到,最后放弃了。等大人们走了,木匠的儿子在地上玩耍,然后手表就给他找到了,回到家木匠问儿子:“你是怎么找到的?”儿子回答:“当你们都走了,周围都很安静,我不是用眼睛去找,而是用耳朵去听,顺着手表滴答滴答的声音,翻开木屑,就找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在生活中也在寻找一些东西,就是因为过于喧嚣而找不见。

让我们放下更多的计较,放下更多的浓郁,放下更多过于急功近利眼前的急切,看到长远的未来,从一开始不受到社会的雕刻、不违逆内心的本真,看清晰心中的愿望,真真实实地走下去,在这样的淡与漠中,在这样的不违真实里,合于天地大道,这就是道家告诉我们,自我地修炼而大化天成。

用庄子的话说就是“游心于淡,合气于漠。”这样就能达到心养了。 (自己摘点来抄,我都是`~)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2
家伙,自己写不行麼?
其实看百家讲坛也有收获的
那是一个不错的节目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