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事业单位全部聘用制 那事业单位和企业还有没有区别?

如题所述

有区别。

1、企事业单位,即企业单位及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一般默认指的是国有企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2、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3、含义分类

国有企业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归属于国务院直属管理,这些中央企业属于正部级。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五大特征

1、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功能实际上就是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

2、属于非公共权力机构: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但它却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也不能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对于行政区划内的其他部门或个人也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它只能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服务,专业性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3、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

4、经费来源的国产化:我国的事业单位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各项事业经费,这是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有一个基本特征。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日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在事业单位的经费中仍然占主导地位。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两类。

5、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事业单位的范围涉及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部位和领域。其主体具有多元性,其规模具有宏大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业单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1、事业单位聘用制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因为事业单位现在有一个最关键的“编制”问题,这是与企业对比最大的不同。现在进入事业单位,必须经过统一招聘(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后报有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上级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入编手续后,才是正规在编人员;其它没有编制的属于“编外聘用人员”,职位、待遇一般都比在编人员低。

2、“参公”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费是财政给的,但你必须是在编人员,财政才有工资给你,否则就由单位自己给你发工资;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单位,可能编外人员也能领“全额”工资,也有可能领同岗位在编人员80%的工资,而且编外人员不能提拔当部门领导。

在签聘用全同时,在编人员签订长期(无期限)合同;编外人员一般签订3年合同。

3、企业的话,现在都叫“员工”了,没有什么编制可说。少数老企业的老员工,可能还算“正式职工”(签订长期聘用合同),近些年招聘的都是“普通员工”了。只有国有企业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还有“干部”身份,可以直接调到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担任相应级别的职务;其他员工是无法调动到事业单位的(只能参加统一招考)。

4、另外,企业都是从事生产经营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事业单位中,只有一部分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以后事业单位改革这样的单位可能会转为企业。

扩展资料:

与企业单位的区别

1、事业单位是具有公益性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企业绩效工资最主要不同点在于经费来源和保障。企业绩效工资完全取决于企业盈利情况,根据企业的薪酬战略及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发放。

2、而事业单位则不同,事业单位根据单位不同类别,其绩效工资的经费来源和保障有所不同,义务教育中小学绩效工资经费来源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财力薄弱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3、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但事业单位的创收收入如何规定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公益型事业单位如果把主要精力用在创收或提供公共服务也高价收费,这就偏离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这些需要通过制度进行规范和安排。

4、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

5、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事业单位

百度百科-企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25
事业单位聘用制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因为事业单位现在有一个最关键的“编制”问题,这是与企业对比最大的不同。现在进入事业单位,必须经过统一招聘(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后报有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上级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入编手续后,才是正规在编人员;其它没有编制的属于“编外聘用人员”,职位、待遇一般都比在编人员低。
“参公”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经费是财政给的,但你必须是在编人员,财政才有工资给你,否则就由单位自己给你发工资;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的单位,可能编外人员也能领“全额”工资,也有可能领同岗位在编人员80%的工资,而且编外人员不能提拔当部门领导。
在签聘用全同时,在编人员签订长期(无期限)合同;编外人员一般签订3年合同。
企业的话,现在都叫“员工”了,没有什么编制可说。少数老企业的老员工,可能还算“正式职工”(签订长期聘用合同),近些年招聘的都是“普通员工”了。只有国有企业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还有“干部”身份,可以直接调到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担任相应级别的职务;其他员工是无法调动到事业单位的(只能参加统一招考)。另外,企业都是从事生产经营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事业单位中,只有一部分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以后事业单位改革这样的单位可能会转为企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24
能改到哪去,政府机构应该有效的使用人才,不要让人才埋没或者流失,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多少有学问的到不了自己专长的地方工作,因为稍微好点的地方几乎都被关系带进去了,多少有才华的就因为没有关系进不去,浪费了自己所学,声明本人初中毕业,不在有才华的行列。只是想说说。
第4个回答  2021-02-0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