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为什么德国要进攻苏联

如题所述

这是必定会发生的战争,因为纳粹的基本政治诉求就是反共,不打苏联,它推行国家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何在?这两家自从纳粹打垮德国左翼联盟上台开始,就注定是宿命之敌,其实在西班牙,两家已经打过前哨战了。另一方面,纳粹之所以获得政权,和它大幅降低德国失业率有关系,而扩充军队和军事工业是短期内降低失业率的不二法门(美国也是这么干的),但是不打仗的话,这招很快就会成为国家财政的毒瘤。所以从意识形态和政治实务两方面,苏德战争都非打不可。
谁都清楚是迟早的事情,更不要说苏德战争前期,德国这边利好消息极多。实际上苏德战争初期进展说明德国的战略预判是对的,第一,苏军在西部前线确实摆下了大量军备,开打只是谁先动手的问题,第二,经过大清洗,苏军的应变能力确实很渣,军事思想落后,装备陈旧,指挥员严重不足。在预计开打了会遍地爆勋章的西线指挥员系统中充满大量靠政治运动上来的家伙,结果一战而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前线坑队友的事情层出不穷。因此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德军的进攻确实如希特勒所言,就像往一座烂房子上再踹一脚而已。因此相比于死啃英国(一战说明了海军弱势的国家啃英国是多么困难,相比于政治孤立的苏联,打英国几乎等于对抗小半个世界,太困难了),打苏联显然更加合算,实际上从外交上也是这样,如果能击垮苏联扮演共产主义终结者的角色,德国和西方世界的矛盾极可能会有所缓解,从政治牌面和实力上,德国都有可能让美英屈服,承认他独霸欧洲大陆的事实(美国此时态度暧昧,因为德国对英法动手,应当说此时美国孤岛政策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但是如果苏联被干掉了,那美国就需要三思而行)。
但是战略预判常常只能猜到开头,没想到德国的进攻倒是把斯大林的大清洗留下的政治大坑填满了。苏联的动员能力超出了希特勒的想象,大清洗使得民间政见分子大量消失,也使预想中揭竿而起的景象不见踪影(虽然有,但是几乎没有太影响战局)。而且苏联的纵深工业建设也超出了德军的预计,大量分布在乌拉尔山以及以东到西伯利亚广大地区的劳改城市迅速成为大后方基地,无数受清洗的人干脆在劳改营里支援起前线,比如图波列夫。斯大林则靠着战争迅速把大清洗造成的政局以战时体制又整理起来,只要等到一场胜利,摇身一变就是战争领袖(没有什么比一场抗击入侵的战争更加适合独裁体制了,斯大林和希特勒在这一点上情投意合,纳粹虽然是进攻方,但在国内宣传上却是以抗击共产主义\西方资本主义进攻为号召的,在这种局势下,政治上的高压局面会受到最大限度的容忍甚至迎合和追捧),一下子把分数赚回来了,而且还有大把才俊在劳改营里等着他点将来将功赎罪。而且希特勒好死不死先西后东,结果还给苏联就这么找到一大群不计前嫌的西方盟友。再加上俄罗斯大地天然的有来无回属性,毛子军队天然的抗击打和死缠烂打能力(毛子历史上以烂泥仗著名,持久战专业户,很少有痛快的赢,更少有痛快的输,和毛子对抗,无论是土耳其、普鲁士还是法国还是日本,总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还没完没了,战事往往漫长到让对手无语)~~~
这盘开局大好的棋,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翻过来了。
遥想当年,假如希特勒首先一门心思东进,而非把西进摆在前面的话~~~~
当然,这么干希特勒就没法大搞国家社会主义,必须采取更加保守的国内政策,其结果也没有后来那些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4
有很多原因。比较主要的原因是希特勒意图获得大陆霸权。
根据希特勒最早的构思,他要先消灭中欧国家,成为一个较大的势力,然后消灭法国、苏联掌握大陆霸权,最后进攻英国、美国(这也是为什么打赢法国后德国试图和英国议和,但丘吉尔必然会拒绝)。不列颠空战的失败导致德国短时间内受挫,为了弥补浪费的时间,要从其他的地方挣回来,所以要打苏联。如果德国不打苏联,苏联最后也会打德国(斯大林得知被打的时候只是对德国人不会这么早进攻感到惊讶,所以没准备防守,导致了前期的崩溃。根据斯大林的尿性,如果希特勒迟迟不开战他就会先开战,此时希特勒就丧失了先机)。
其实就德国而言,最好的策略是先消灭英国,阻止美国拥有大西洋跳板,以防止潜在可能参战的超强大美国的威胁。但是,不列颠空战时希特勒、戈林的失策导致了英国占据空中优势,这彻底阻止了海狮计划的实施(因为如果不消灭英国海军,根本没法登陆英国,而德国海军是无法消灭英国海军的,因而只能靠空军)。所以,进攻苏联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16-03-25
一,侵苏联是纳粹党长期的“即定国策”。这直接决定了攻苏的必然性!
希特勒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这本书里,就提出了一个不甚明确的计划--进攻俄国!1928年还写了另外一本秘密的书,这本书重申了《我的奋斗》中关于进攻俄国的观点。即便那并不是一个详尽的计划,它也是希特勒所思所想的清楚表白。希特勒的助手霍斯巴赫上校在1937年贝希特思加登的一次会议上,记录下了希特勒准备在德国开始失去其优势前夺取东方领土的计划。希特勒十分清楚,德国一定要抓住在东面出现的机会。“霍斯巴赫备忘录”基本上预告了希特勒的行动。
二,目标:苏联还是英国!?
法国覆灭之后的两个多月内,希特勒在东进(攻苏)和西进(攻英)问题上犹豫不决。攻英计划和攻苏计划差不多是同时制定的希特勒一方面对英国狂轰滥炸,软硬兼施,一方面又隐蔽地将陆军大批东调。虽然希特勒很长时间以来就想向东进攻苏联,但是他想先吃掉英国,避免两线作战。要是德国具有空中优势,德军一定会渡过海峡,入侵英国。可是希特勒的空军在不列颠战役中遭受重创。由于德国不具备空中优势,希特勒并未因此推迟执行进攻苏联的计划。尽管德国无力击败英国,希特勒还是决定进攻苏联,希望迅速击垮苏联,然后对付英国。希特勒计划:德国武装部队应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为此,德国必须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陆军部队,而海军则仍以英国为主要作战对象,这一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总的战略企图是以装甲部队纵深锲入,大胆作战,摧毁苏联西部的陆军主力,尔后快速追击,建立一道从伏尔加河到阿尔汉格尔的防线以对付苏联的亚洲部分。而且,他认为德国这样做还可以阻止英国与苏联结成同盟。

那磨希特勒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条原因:
第一,西欧粮食恐慌,石油短缺,给希特勒扩大战争带来很大困难,要拿下英抡三岛反而会增加这种困难。因此他迫切需要夺取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给武装部队输血。
第二,德国海军较弱,渡海作战困难较大。即使击溃大英帝国,希特勒也认为“德国人流血牺牲得到的胜利,但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何况,希特勒被胜利冲混了头脑,过高的估计德国陆军的实力。因而确定了先大陆,后海洋的信念。
第三,在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中,苏联是主要敌人,而英国则是可以妥协的不对象。当时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是苏德两雄对峙。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苏德当时的力量对比。
到1940年夏,德国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等9个欧洲国家,这些地区拥有1亿多人口,是欧洲的心脏,也是欧洲工业集中的地区。另外,攻打苏联还将得到盟友意大利,以及匈牙利,罗马尼亚,西班牙,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和苏联的死敌芬兰方面的帮助。还有,法西斯盟国日本也将在苏联的远东西伯利亚方向牵制大量苏军。
从苏联方面不但备战的动员准备不够,战略战术思想陈旧,而且在斯大林对苏军中高领导阶层的“大清洗”之后,苏军的指挥队伍在人才方面出现了巨大真空。这些都会告诉德军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我们将有机可乘!!
在1941年夏,苏德之间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对比关系,从总体上是德国处在优势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把主要兵力投入侵苏战争,在军队人数上占两倍于苏联的优势,而坦克和飞机都接近苏联的三倍(与此相对的是在火炮方面苏联在战争的各个阶段都保持着绝对优势,这也可能与苏联人“大纵深”和防守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综上原因希特勒最终选择了攻苏的决策。
三,希特勒的失误探讨
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从而犯了一个 天大的错误。在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希特勒又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向美国宣战。或许希特勒是想让日本深陷战争之中,因为他一直希望日本站在自己一边,而且他也对美国的船只发动潜艇战。这样一来,希特勒也就挑起了一场葬送第三帝国的全球大战。
希特勒的最大弱点之一就是他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他宣称雅里安人种是最优秀的。这大大削弱了德国的力量。比如,德国第一次进攻苏联的时候,许多乌克兰人和其他一些民族起来反对斯大林的野蛮统治。但是,希特勒把他们视为斯拉夫人,认为德国不值得与他们合作以来对付斯大林。这使德国错过了一个建立最广泛反苏同盟的机会,这种损失是无法预计的!也认为美国很弱,因为其人口中包括黑人和犹太人,却殊不知美国社会的多元化也可以是权利的源泉!
第3个回答  2012-07-01
原因一:当时的欧洲英国被打残,所以只剩苏联,德国两个大国,早晚必有一战。这时的德军横扫欧洲,无论是战斗力,士气,还是德军的战术都是最好的,而希特勒又认为不宣而战在前期可以摧毁苏联在欧洲的主要军事力量,然后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这一切都可以在冬天前结束,所以准备入侵苏联。
原因二:苏联经过清洗,军官素质下降,军队建设很不足,在欧洲的军队现代化装备极其缺乏,大量的坦克,飞机都是过时的,很多部队连电台都没有。
原因三:苏联为扩大地盘,增加战略空间,在1939年入侵芬兰,当时的芬兰人口370万,军队只有3万多,但他们凭借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和苏军周旋,加上由于清洗,苏军内部人心不定,指挥官无心战斗,所以苏军惨败,损失数十万人(战后赫鲁晓夫说有上百万),最后两国签订协议,芬兰割让10%的领土给苏联,使战争结束。这一战让德军看到了苏联的虚弱,刺激了希特勒的野心,这也是日后德军先打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因四:如果德国不打苏联,就只能打英国,要打英国就要大力建设海军,以德国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同时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和陆军,那德军就必须裁减陆军,建设海军,但裁减了陆军后,德国就会面临庞大的苏联红军的威胁,所以这条路不可取,只有先打败苏联。
而希特勒当时也认为打败苏联后,在苏联部署六十个师,然后裁减陆军,建设海军,再打败英国。
第4个回答  2018-03-24
首先西欧已臣服,英国在元首的计划下是能够很快打败的(至少能把英国打趴下),南面有意大利等协约国掩护,再加上意识形态的对立,趁苏联没打过来之前抢先进攻,德国是有机会胜利的,如果再推迟1、2年,德国会更加被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