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的八个招式螳螂拳三步功

如题所述

螳螂拳的八个招式,螳螂拳三步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螳螂拳三步功
  积成功中还有踢打沙袋、铁砂掌、擒拿、摔贯等内容,也须习练者用心苦练,以熟练技法、增强击打硬度。
  (三)习打功
  习打功是指进行拳术、器械、对练等拳架和散打的学习和训练,它被认为是螳螂拳训练的最高形式。前面所习的基本动作与功法,最后要以拳架和散打的形势展示出来。
  螳螂拳内容浩繁而丰富。拳架练习要由基础性拳架到过渡性拳架,再到初级拳架,最后到高级拳架。螳螂拳练习应由徒手到器械,由对练到散打,逐渐提高加深。
  拳架练习要遵循象形取意、朴实明快、结构严谨、灵巧多变、七长八短,组合连发的运动特点。
  散打练习则应遵循固守待进、以静制动、长短结合、短中寓长、迎正侧击、虚实转换、刚柔兼使、以刚克敌、靠身短打、连环组发等技击法则。
  习打功是练习螳螂拳的重要阶段,要严格按照步骤、方法认真操作,切不可求多、求快。
  三、排靠运气
  排靠运气又称专项素质训练,包括排体功、靠体功、运气功三种。
  (一)排体功
  排体功又谓排打功、扎腰功,是通过打、按、擦、揉身体各个部位的方法,加强内脏器官的功能,达到强筋壮骨和提高功力之目的。排打主要是利用训练器具,如木棒、木板、砖、铁棍和一些现代器械,对身体有关部位进行排打,包括排打腹部、胸部、肋部、臀部等。排打时一定要由轻到重,在不损伤身体的前提下练习。
  (二)靠体功
  靠体功是一种靠击身体的练习方法,包括死靠和活靠两种形式。螳螂拳有“七长之妙,八短之强”一说,八短指头、肩、肘、肋、背、臀、胯、膝部位,要求这八短要坚硬、有力,并有技击法。靠体功指的就是这八个部位的练习。
  死靠,是以固定的物体,如树杆、木桩、沙袋为技击目标,做头撞、肩靠、肘击、背打、肋撞、臀靠、胯打、膝击等方法练习。死靠练习除增强功力外,着重训练近身发劲的方法,因此练习时距离固定物不能太远。
  活靠,是两人以套路对练的形式对身体各部位进行训练,主要目的是增强身体实力和灵活性。套路共分八段,包括肘靠、胸靠、肩靠、肋靠、胯靠、背靠、臀靠和肋背靠。活靠要求练习时双人用力适当、部位准确、配合协调、方法互换。
  (三)运气功
  运气功是一种意念集中、调息运气发力的练习,此功常与桩功、靠体功、排打功结合习练。
  另外还有螳螂掌和鹰爪功。螳螂掌主要包括空砍掌、按掌、击纸砍砖等练习方法。鹰爪功有青龙探爪、展翅飞翔、伏鸡搏狸、ZNl,齐飞四个动作。螳螂掌和鹰爪功练习时都要求呼吸配合,运气用力,使意、气、力贯达手掌、手指。
  排靠运气练习要讲究方法的科学性,既要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只有长期习练才能身坚劲足,气达“三节”、“四梢”,力贯四肢“八短”,功到艺自精。
  螳螂拳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拳种的技法,逐步形成众多流派,故有七星、梅花、六合、通臂、摔手、光板、八步等螳螂拳法盛行于世。螳螂拳手法密不透风、丰富多姿,步法迅速而稳健,腿法有力而巧妙,身法灵活而多变,因此对人体的柔韧、灵活、力量等素质要求较高。螳螂拳为象形拳术,是从螳螂运臂搏击及转头闪身等动作中参出以短击长之理,融入武术攻防技法而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