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风筝有哪些吉祥寓意?

如题所述

我国明清时期的风筝中,几乎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比如“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和“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所以,明清时期的风筝也因物喻义,将“情”、“景”、“物”与“吉祥”融为一体,因而风筝的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例如清代曾经有一对凤鸟迎着太阳比翼飞翔的图案,被人们称为“双凤朝阳”,它以丰富的寓意、变化多姿的图案,体现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明清时期风筝上的吉祥图案内容非常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在明清时期,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这些都反应到了风筝上。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尽管它的形象欠缺美感,但人们经过充分的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

所以,明清时期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传统的北京“沙燕儿”风筝中,以“福燕”为代表,在整个硬膀上,可以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

其他的取其寓意的风筝有:“福中有福”、“福在眼前”、“五福献寿”、“五福捧寿”、“福寿双全”、“五福齐天”和“五福献寿”等,这五福的出处便是周代佚名所著的古籍《洪范》中,这“五福”是:

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如果按这样的五福寓意,福之中已经包含了富和寿。而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其实,我国古代的如意原是竹木制的搔杖,它专搔手够不到的地方,因为能尽如人意而得名。

当然,与此有关的风筝中的吉祥图案也随处都是,比如“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必定如意”和“平安如意”等。

还有,明清时期的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因而寄寓在风筝中,祝颂长寿的图案也有很多。

比如有万古长青的松柏,有据说能有几千年寿命的仙鹤及色彩缤纷的绶带鸟,有据传说吃了可以长命百岁的“仙草”灵芝和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西王母仙桃等。

这些追求和表达长寿的“寿”字风筝有300多种字形和图案,变化极为丰富。其实,风筝中还有源于佛教的“万”字纹样,这些寓意着“多至上万”。

在明清时期北京“沙燕儿”风筝中,腰部的图案就大多是回转的“万”字纹样。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也有很多,比如“祥云鹤寿”和“八仙贺寿”等。

明清时期的人们还表达喜庆,这与人们追求美好、愉快和幸福的心情是分不开的。“喜”字有不少字形,“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

而与喜庆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更多,比如“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福禄寿喜”和“双喜福祥”等。

喜庆图案颇具情趣的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和百喜等图案,比如“百鸟朝凤”等。当然还有传统的鸳鸯图案,它寓意着美满婚姻、夫妇和谐。

在我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龙、凤和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还有乌龟在古代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明清时期龟背纹风筝也特别多见。

这其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关于龙的风筝,我国是个尚龙的国家,在我们国家里龙是有着特别的意味。龙有着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和鹰的爪,它是一种神奇生物,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

明清时期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风筝中的传统吉祥图案有很多,比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和“百鸟朝凤”等。

明清时期传统风筝中还有一个“龙头蜈蚣长串风筝”,这种大型龙类风筝,以其放飞场面的壮观,非常受人喜爱。

在我国古代,风筝按其形状又可以分为六大类,也就是自由类、桶形风筝、立体风筝、板形风筝、龙形风筝、硬翅风筝、软翅风筝等。

自由类也就是跨种类的风筝,它的样式自由,大多采用新技术,如“鹊桥会”,就把串式、立体、板子等几种方法集于一体;还有“梁山一百单八将”和“百鸟朝凤”等,它们不仅能够迎风转动,还能敲锣打鼓、喷烟冒火,非常神奇。

桶形风筝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像花灯、花瓶、火箭和酒瓶等风筝都属于此类风筝。

立体风筝跟桶形风筝差不多,它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只是看上去要立体很多。

板形风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面形风筝。从结构和形状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体,并没有凸起的结构。这种风筝四边有竹条支撑。此类风筝最为多见,扎制起来也非常容易,而且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古人最喜爱最常用的一种。

板子风筝,古代京津地区也叫“拍子风筝”,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虫形,这类风筝一般都拖着个长长的尾巴或穗子,这对风筝起飞有很大帮助。

硬翅风筝常见的有元宝翅和沙燕风筝,它们都属于此类。这种风筝的特点是,它们的翅膀是用上下两根横竹条做成的,两侧边缘高,中间凹,形成一个通风道。

这类风筝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从两翅端部逸出,平着看像元宝形。如流行的米字、花篮、鸳鸯、喜鹊和鹦鹉风筝等。这种风筝的硬翅一般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围以外的造型与骨架结构,则随内容题材的不同而变化了。

软翅风筝也就是一般常见的禽鸟类风筝。古人把传统的上下分开的蝴蝶翅膀,改为活动的翅膀,然后用用木架固定住,这样便于折叠,放飞效果十分逼真。这类的翅膀一张一弛,极大地保证了风筝的稳定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