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演变:周朝时代怎么演变成为春秋战国时代

周朝时代是怎么演变成为春秋战国时代

由于东周时期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又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历史学家为了研究的方便又将东周进行了历史分期,划分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名字代表这两个特殊的时期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而战国的来源则是《战国策》,它是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这个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争方式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改变,战争规模也比之前要大得多,战况也更加惨烈,因此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一词来源于孔子整理编订的《春秋》一书。

孔子编订的《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的起止年代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历史学家就把“春秋”二字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始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末年)。

战国一词来源于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一书 。

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三国加入到七国争雄的行列,时人称呼这七大国为“战国”。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春秋和战国是两个不同的时间。以公元前475年为界线。

首先不是整个周朝历史都叫春秋战国,只是东周。这一时期得名于《春秋》一书,这是鲁国史官撰写,孔子修订的儒家典籍,一部按年季月日记录,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记录的编年史书。你可以把这个名字理解为“《春秋》所记录编撰的历史时期”,简单易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6
周朝分西周和东周,西周是真正的天子主全国政,东周分春秋和战国,天子已管不了诸侯。
西周后期天子无德,周威势衰弱,诸侯开始不尊崇天子,各自坐大,为私利相互攻伐,天子无力管束,历史这就进入春秋时代.其标志事件是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入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
春秋时,诸侯很多且小,没有哪一国有足够力量统一.故大国称霸还要尊天子,以此来缓解军事压力,舆论压力。但战争没停止过,这应该是兼并战.
长期兼并后,剩下实力雄厚的七国或几个小国,这时就是战国了.战国始于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 年).几个小国很快又被吞并,七国争雄。七国争斗,互相削弱,弱益弱,强益强。天下的统一看来真是大势所趋。
第2个回答  2008-09-27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第二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从此周朝的疆域大大减小,王室的力量也大为减弱,已无力控制各诸侯,从此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也就是说西周灭亡以后就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9-27
春秋战国只是一个时期,请注意是时期
而周朝是一个朝代
春秋战国这个时期是在周这个朝代中。
产生的原因是:帝王昏庸无能,诸侯的力量扩大,产生割据。
春秋:鲁国编年史《春秋》,后人于是就用春秋来泛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这个时期,是周朝的文化鼎盛时期。
战国: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泛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周朝混战时期。
第4个回答  2021-01-09
据耳熟能详的历史来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当犬戎真正来袭时诸侯拒绝支援,西周从而覆灭。由于周朝的衰弱,对诸侯约束力大减,诸侯从此开始了互相攻伐的兼并战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