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措施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措施

法律分析:
(一)定期摸底排查,掌握底数。派出所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要对辖区内的精神病人、性格偏执人群,按照“街不漏巷、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的要求,根据精神病发病的规律特点,定期组织开展摸排工作,对摸排出来的有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疑似精神病人,逐一采集信息、建档立卡,并将病人的家庭成员、社会关系、自身情况、精神病史、平时表现、家庭住址及活动范围等情况分别列入台帐管理,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二)严格分类管控,落实责任。对经鉴定确认发生过肇事肇祸行为或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特别是对有过打人毁物、可能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精神病人,要逐人成立管控工作小组,制定管控工作措施。对排摸出来的精神病人,应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估,按照危险程度予以区分治疗,落实管控。其中家庭有管控能力的,由家属或监护人管控,村组、社区定期或不定期上门巡查;对家庭无管控能力的,由村组、社区落实专人管控;对一般性精神病人,由家属或监护人就地监护,定期向村组、社区汇报病情变化情况和活动范围;对流落社会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人,由公安机关送民政部门救助机构给予救助。(三)调动多方帮扶,形成合力。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管控难度大,整个社会要群策群力,共同帮控。一是政府救济。乡镇街道可将精神病人和家属、监护人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定期救济,减轻监护人的经济负担,对经济困难又曾经有过肇事肇祸行为的严重暴力性精神病人家庭,视情给予经济补助,加强针对性监管,严防再次发生危害社会行为。二是民警帮扶。坚持以人为本,责任民警给予患病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积极帮助监护人解决监护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提高监护人积极性。三是社会关心。积极动员周边群众关心和帮助精神病人家庭,对有希望根治的精神病人,动员病人家属或监护人送其到医院治疗,用关爱温暖病人及家属。(四)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长效。首先,要明确“责任监控”。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建立派出所民警、乡镇干部、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员、家属或监护人等共同管控的“多级”管控机制,形成管控合力,扎实管控。其次,要建立“实时督控”。社区民警定期对责任区内的精神病人家庭进行回访,与民政部门建立日常交流沟通制度,做到日常基本情况能够全面掌握,突发、异常情况及时掌握。再次,要确保社会联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建立“家庭支持、社会救助、各级政府财政补助”的强制医疗经费保障机制,避免病人流入社会危害公共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衍生问题:
精神病司法鉴定流程是什么?
1、中心在一般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2、中心在实施鉴定前,鉴定人应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实。对疾病的诊断要明确,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的评定和因果关系的评定要准确。3、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由办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员主持,参加司法鉴定的人员不少于三人(其中鉴定人不少于二人)。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后,参加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应记录在案。5、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本中心公章后生效。6、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将《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对该鉴定有异议的,可以由当事人在被告知的时候直接提出重新鉴定的要求。或者在开庭前要求重新鉴定。但为了提高司法效率,最好提前提申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