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应沿柱竖向按顺时针方向顺序排布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腰筋的布置。腰筋只有在梁的腹板高度≥450时才需要设置。腹板高度究竟如何确定,以前一直认为是从板底标高(或板顶标高)算到梁底标高的高差(或梁顶标高),其实不是,而是从板底标高与梁底纵向钢筋中心线标高之间的高差来确定是否大于等于450的。 二、剪力墙转角暗柱处墙外侧水平钢筋如何布置。以前03G101中规定,墙的外侧水平钢筋必须连续通过转角暗柱,过了暗柱以后才能进行搭接。对此,06G901-1进行了补充,就是说墙的外侧水平钢筋也可以锚入暗柱中,就是说外侧水平钢筋应该伸至暗柱最外侧的钢筋内侧做90度弯,90度弯锚长度不得小于0。8倍的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三、对剪力墙拉筋的起始位置及布置的平面形状做了规定。拉筋应该从每一楼层楼面向上的剪力墙第二道水平钢筋开始布置,墙身宽度范围则从墙的第一根竖向钢筋开始布置,高度方向布置到顶部板底的第一排水平分布筋为止。拉筋布置,在设计未做明确说明时宜做梅花形布置
  四、对框架结构的节点位置箍筋的起始位置做了明确。节点最下一到箍,应该布置在距离梁底不超过50的地方,最上一道箍应该布置在距离梁顶不超过100的地方。
  五、框架结构顶层边柱,当柱钢筋锚入梁内1。5LAE时,梁的上部钢筋应该伸到柱纵筋内侧下弯到梁底。
  六、对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之间明确了要布置分界箍筋的做法,避免了施工验收和结算时的扯皮。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重视,比如LL和AL相交处,主筋和箍筋各该如何布置等等,在06G901-1上都做了详细的明确,一方面纠正了我们错误的认识,一方面对于工程的各方参与人员而言统一了大家的意见,便于工程结算
  1、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一直被施工人员所忽略的就是一些分布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在06G901-9的1-1页再一次进行了强调。
  板和墙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该小于规范规定的板、墙主筋保护层的厚度-10,且不应该小于10。对于梁、柱内构件的箍筋及架立钢筋或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任何情况下不应该小于15。
  2、明确了砼构件保护层厚度大于40时的防止砼开裂措施(P1-1页),就是在大于40厚的砼保护层中加∮6或∮4@150的钢筋网片。
  3、梁上部和下部钢筋的间距问题。梁上部钢筋净间距不得小于30,且不得小于上部最大钢筋直径的1。5倍。梁下部钢筋的净间距不得小于25和最大钢筋直径。
  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得小于50,但中心距不得大于300。 墙中水平和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00。
  4、规定了任何情况下钢筋受拉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当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按较小直径钢筋计算)。
  5、箍筋弯钩弯弧内直径作了明确的规定,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同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6、拉筋的布置要求,不论是墙或是梁,拉筋都应该钩住封闭箍筋,柱中的单肢箍也应该拉住封闭箍筋。
  7、在梁的箍筋加密区,拉筋不需要加密。当梁的腰筋有多层时,拉筋应该呈梅花型布置。
  8、梁多肢箍筋的排布形式。梁多肢箍的排布应该均匀对称布置的原则,同时箍筋应该采取大箍套小箍的制作方式,对于奇数箍,则设置单肢箍,单肢箍应该同时拉住主筋和封闭箍筋。同时和规定,在同一跨内,复合箍筋的组合方式应该一致,当同一组内箍筋各肢位置不能满足对称布置时,应该沿梁长度方向交错对称布置。
  9、对梁箍弯钩的位置做了具体明确(以前的规范或标准图籍中从未有过,只是在一些施工手册中有要求)。当梁的顶部有板时,箍弯钩布置在梁顶,当梁的底部有板时,箍弯钩位置布置在梁底,当梁顶和梁底都无板时,弯钩应布置在梁顶,相邻两组箍的弯钩位置应沿梁纵向对称排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这个要求过分了,没有这种规范条文规定。麻烦那个要求者,先学学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5章5.4.7的12345各款。只要求错开,并未要求按顺时针方向顺序!按逆时针方向顺序就不行吗?又不是电磁能量的转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