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由湖畔迁至湖心岛上有哪些变化?

如题所述

1548年,嘉兴知府赵瀛组织疏浚城河,将挖出的河泥填入南湖中,成一“厚五丈,广二十丈”,面积约17亩的湖心小岛,四面环水,俗称“湖心岛”。

1549年,赵瀛依烟雨楼原貌将其从湖畔迁建到了湖心岛上,从此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景观。从此这里被称为“小瀛洲”,素以“微雨欲来,轻烟满湖,登楼远眺,苍茫迷蒙”的景色著称于世。

10年过后,烟雨楼“为风雨之所摧也最甚”。1581年,刚到嘉兴上任的嘉兴知府龚勉与朋友、同事登临烟雨楼时,见“楼已圮不可登”,不禁喟然感叹说:“此郡之大观也,岂宜久湮?”

于是,1582年,龚勉主持重修了烟雨楼的工程。“楼仍其朴,而易其材,务令可久。”他把沈奎之前垒在楼前的石台增高,并列级而降,以便临湖垂钓。

与此同时,他将该石台命名为“钓鳌矶”,亲自写下了“钓鳌矶”3个大字,刊成石碑,嵌在石台之下,以示期望嘉兴府城中的读书人,在进京赴试时都能得中功名,独占鳌头。

1583年,龚勉又在南湖湖心岛上建了瀛洲十二胜景。瀛洲是传说中的东海仙山,与蓬莱、方丈并称“三神山”,上有仙人及长生不死之药。

站在烟雨楼上,可“左凭郊野,诸园亭榭,近列槛前。右俯城郭,华屋万家,毕入望内。其环湖以居者,又相为映带,而湖波浩涉,一望烟雨杳霭,恍然蓬瀛也。”,所以,龚勉把烟雨楼周围景色命名为“瀛洲十二胜景”。

重修之后,“楼之胜益奇”,龚勉大概对此事也十分自得,他欣喜之余,亲自写了一篇《重修烟雨楼记》以记其事。此外,他还著有《烟雨楼志》4卷,但该书已经失传。

龚勉在嘉兴知府任上多有惠政,他重修了烟雨楼,恢复了名胜古迹,并且开浚城河,便利农田灌溉,方便舟船往来,做了一些对百姓有益的事情,民众大为称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