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皖南民居的资料

如题所述

,皖南民居在我国古代民居中一向负有盛名。此外,这里战争破坏较少,大的自然灾害也不多,因此尚保存有较多的明清时代的建筑,难能可贵。在此,介绍几个皖南民居、村落的构成要素。

一是溪水。皖南建筑以溪为脉络,建筑缘溪而建,溪是生命线。这里的村舍皆与山水有机地结合,或背山临水,或枕水面山,或依山跨水,有“山外青山槛外水,山
山水水皆入宅”之美誉。例如,溪水穿村而过的有歙县的唐模、黟县的西递;溪水傍村而过的有黟县的屏山,休宁的临溪;村落附近有大溪,村落以内有小溪的有黟
县的碧山、歙县的潜口等。

二是艺术文化。皖南(以徽州为中心)自宋代以来,外出经商者甚多,致富而返,也附庸风雅,兴学建祠,繁荣当地的文化,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如朱熹、戴
震、罗聘、胡适、黄宾虹等。同时艺术文化特别发达,留下了许多的砖雕、木刻、盆景等民间艺术品;还是艺术器物的产地,徽墨、宣纸,闻名天下。至于当地人所
讲究的择宅风水之类,也不失为一种文化内涵。

三是标志物。也许由于生态、人文、风水的原因,这里的村庄,村口溪边多植一片树林,曰“水口”。但如今这些林木保存的已经不多了,十分可惜。村落的“水口”除了树林外,还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如唐模的路亭、休宁德牌楼、歙县棠樾的牌坊群、黟县碧山的塔等。

四是券门。皖南村镇内的街道比较狭小,而街道旁往往有小溪流过,淙淙流水,清澈可鉴,给空间带来活气。有的街巷在尽端处做出券门,使整个村镇有分有合有层次,更增添了生活气息。但这些券门在当时却是为了治安之需,必要时可以关闭(有人把守)。

五是封闭的天井。皖南民居的天井是建筑的中心,也是宅舍的有机生长点。皖南民居平面方正、紧凑、占地小,而有效使用面积大。建筑为封闭的内向空间,一般多
为二层,木架构,空斗墙。考究的人家在底层的外墙内侧做木板壁,比较坚固,可以防止窃贼夜间挖壁洞。有的宅外墙上还写着“内有木城,勿用费心”。这是警告
语,其实不一定有木板壁。

皖南民居的平面布局,一般是大门入口,里面一个天井,然后是半开敞的堂屋,左右有厢房,堂屋后面是楼梯、厨房等,也有宅舍楼梯设在厢房与正屋之间的空间。
上楼有一圈廊,楼上与楼下空间布局相同。《黟县志》记载,“屋室地不能敞,唯寝与楼耳”。这种封闭式的住宅,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点有关。

这种住宅,天井小而高,有“坐井观天”之感。但多数人家的天井都布置得极为高雅,里面有石池(即可观赏,又可防火),也有盆景,如图7-12所示,这是皖南黟县西递的胡宅中的天井布置。用石凳搁置花盆,粉墙上设漏窗,构图得体。

六是外墙。皖南民居外形虽然封闭,但所谓粉墙黛瓦,高低错落,实中有虚,秀雅精美,自成一格。图7-13是某宅的外形,从图中可知,他们往往在大门处作重点装饰,上面多设砖刻、木雕之类。特别是那层层跌落的码头山墙,甚有韵味,也为皖南民居形态的一个美的标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