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档案是不是转到报到的单位?

如题所述

不一定。

学生的档案在毕业参加工作前是学籍档案,毕业后转为人事档案。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档案,以文字资料的形式记录了高考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在校期间表现和奖惩情况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是指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的学籍档案正式成为人事档案,是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然后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到证后,才得以实现。

很多手续绕不开档案这一关,如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各种政审、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有关证明等,都需要人事档案。比如公司派遣出国,没有档案,出国政审就无法进行。没有档案,办理社会保险也成问题,参加养老保险要根据档案里的记录来确认工龄年限。总之,如果没有档案,个人的一些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在毕业前,学校会和学生确定档案去向。可以选择回原籍,也可以选择调到就业单位。如果签的单位有人事接收权,就会转到单位的人事管理处,单位没有人事接收权的,需要到就业地选择当地人才市场办理档案挂靠,委托管理。

档案的转移是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来定的。签了就业协议书,学校根据协议书转移;暂缓就业的话,档案会留在学校两年;考研的话继续往所考学校转。如果以上都不是,则会被返回生源地,即回原籍。

注意:暂缓就业的情况,档案学校只保管两年,超过的话会打回原籍。
建议档案选择回原籍,可以省去很多麻烦,档案在家乡的人才市场的话,父母亲人在老家可以帮忙办理,而且后期跳槽到国企,事业单位的话,可以直接由单位开具调档函或者介绍信发函到人才市场调档案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