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谁修建的?

如题所述

  万里长城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七大奇迹中的其中一个奇迹。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长城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
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一起来看看万里长城的历史故事。
   万里长城的起源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候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万里长城”的名称,始于秦朝。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蒙恬伐匈奴开始,到始皇死后,秦二世赐蒙恬、扶苏死的时候 (前210年)为止,共用5年时间筑成。
  据史籍记载,秦统一六国后,始皇派蒙恬将军带30 万人,北伐匈奴。蒙恬斥逐匈奴后,以黄河以南土地为44县,筑长城,利用地形,沿黄河、阴山设立屏障要塞,北面和东面沿赵、燕的旧长城,西面利用秦昭王的旧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 (今甘肃省南部洮河边),东到辽东,绵延万余里。这条秦长城,在今天的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
  秦长城是用夯土的办法筑成的。从现在临洮北边秦长城遗址可以看出:最下一层是生土, 土上有一层压得非常坚实的黄土,黄土上筑起有夯土层的城墙,夯土层为 黄色粘土夹碎石。这虽是早期的夯筑办法,却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汉代因北方匈奴经常入侵,从汉文帝汉景帝开始,就继续修缮秦长城。最后修成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经龟兹、车师(均在今新疆境内),居延(今内蒙境内),直到黑龙江北岸,全长近2万里的长城,城堡相连,烽火相望,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
  从南北朝到元代,中间有很多王朝都修过长城,但规模都不如秦汉时代。
  明朝建立以后,原来的统治者元蒙贵族逃回蒙古,不断南下骚扰掠夺,东北又有女真族兴起,所以明王朝十分重视北方防务。明朝200多年中差不多一直没有停止过长城的修筑和巩固长城的防务。最后修成全长 12700余里,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的长城,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长城。明长城的特点是;在重要的关隘地方,特别是在居庸关、山海关、雁门关一带修筑了好几重城墙,多的达到二十几重。并在长城南北筑了许多城堡、烟墩(烽火台),用来瞭望敌情,传递警报。
  长城的修建,还有利于开发屯田、保护屯田,促进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保障通讯和商旅往返的安全。秦汉时北部地区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汉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文书的传递、使节和商旅来往都需要保护,长城烽燧正是沿着这条大道修筑的。
  长城的建筑与军事防御体系相配合。例如明代在长城沿线设有军事管理区,叫做镇。由总兵和镇守指挥本镇所辖长城沿线兵马。有的镇下面还设“路”,驻守在重要的关城地点,路的头目叫“守备”。如山海关路,守备驻守在山海关城里,管附近十几处关隘。
  关隘即关塞和隘口,是长城线上的重要据点,一般都在险阻的地方。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称为隘口,在隘口筑城设险堵塞通道,就称为关塞。重要关口由守备把守,次要关口设千总把守。沿长城还有城、堡、障、堠等防御建筑。城是与长城紧密相联的防御性城,不同于州城和县城,面积不大,相距几十里不等。障是比城更小的小城,主要驻兵,也可有居民。堡是驻防的守兵所住,设“百总”或“把总”看守,守兵数目由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有些堡内有烽火台。堠是一种专用于守望的简易建筑。
  长城两边还有烽火台 (又称烟墩台),有的紧靠长城两侧,也有在长城以外向远处伸展的。台上有少数守兵,白天燃烟,夜间放火。烽火台是一个独立的高台子,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下有兵士住的房子和羊马圈,他房等建筑,大约十里一个烽火台。长城的城墙随地形决定高低,地势陡则矮一些,地势缓就高一些。墙身内侧隔不多远就有一个圆形拱门,门里有砖石梯通到城墙顶上,可供守城士兵上下。墙顶外侧砌成垛口,古代 雉堞,上有瞭望口和射眼。城墙上每隔一定距离还有一个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墙台,或敌台。墙台是平时守城士卒放哨的地方。敌台是骑墙的墩台,里边可住守城士卒,储存武器。
  长城的建筑主要是利用地形,就地取材,有山的地方,尽量利用陡险的山脊,外侧峭直,内侧平缓。并开山取石,凿成整齐的条石,内填灰土和石灰,非常坚实。黄土地带主要用土夯筑。沙漠地带用芦苇和红柳枝条层层铺沙粒小石子。明朝的长城在重要地段用砖垒砌,就地开窑厂烧砖瓦,采石烧石灰。修长城的劳力主要是戍防军队,其次是强征的民夫,第三是发配充军的犯人。
  明代修长城时没有施工和运输的机械,主要靠人力搬运,大条石一块就有2000多斤,大城砖一块也有30多斤,内含沙石子,非常坚硬,刀刻不动。搬运方法主要是排成长队传递,也采用了手推小车、滚木、撬棍、绞盘等简单的工具。有时还利用动物,但大量的工作还是靠人力完成的,所以修长城不知死了多少人。
   孟姜女哭长城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
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
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喜良
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
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
他逃到了孟家花园
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姑娘
她和父母一起把范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喜良
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
范喜良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像泪人似的
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
关于范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此时已是深秋季节
北风四起
芦花泛白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
一定十分寒冷
就亲手缝制了寒衣
启程上路
下定决心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喜良。
  一路上
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
吃了多少苦
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
范喜良已经死了
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
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
一下子昏倒在地
醒来后
她伤心地痛哭起来
只哭得天愁地惨
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
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
长城崩塌了几十里
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
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
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
血就渗进骨头
如果不是
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
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喜良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
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
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
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
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喜良;埋葬范喜良后
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
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
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
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古时候
在甘肃小方城西面
有个驿站叫"马迷兔"
又叫"马迷途"。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
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
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赶路。因此
每当马队走到这里
总是一片黑暗
辨不清方向
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
难以识途
"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
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
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
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
心地善良的他
把它抱在怀里
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不一会儿
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
给我食咕噜咕噜
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
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
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大雁吃饱以后
呼的飞上天空
不断盘旋
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
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
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
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
商队迷路。咕噜咕噜
方盘镶玉。"边叫边飞
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
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
以后商队有了目标
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
心里一盘算
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
实在舍不得
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
数天找不到水源
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
人人嘴干舌燥
口渴得寸步难行
生命危在旦夕
正在此时
那只大雁又飞来了
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
方盘镶玉
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
老板慌了手脚
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
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
绝不食言。'。"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
跪着向大雁起誓
大雁听后
在空中旋转片刻
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
商队得救了。到达小方盘城后
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
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
镶在关楼的顶端
每当夜幕降临之际
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
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
过往商队有了目标
再也不迷路了。从此
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
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
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
   望京楼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
在谭纶的支持下
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
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
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
有一座望京楼
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
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
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据说当年修筑时
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
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
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当晚
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
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
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
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
同时喊声"变"
那一块块条石
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
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
不多也不少
正好够用。恰逢此时
一个士兵台帐小解
忽见二郎神赶羊
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
也吃了一惊
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
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
修望京楼的条石
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
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
仍然堆放在山坳里
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