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的方言?????

如题所述

金坛话的分类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因为金坛方言虽然具备的主要是吴语系方言的特征,但也有江淮官话的一些特点。从人口迁徙角度来分析,大约是清咸丰年间,苏北部分地区发生洪灾,大批苏北人移来定居,对金坛当地的方言产生了不少影响,社会上说江北话的人多了。以至于本地人在家说金坛话,到外面学说“江北话”,久而久之,形成了独特的“金坛普通话”,后成为金坛官话。因此,比起软得跟糯米团一样的苏州话,金坛方言倒还是带有三分硬朗的。现在金坛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言了,就是原来的金坛土话和江北话。一个小镇有完全两种不同的方言,在全国的方言文化中,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大多数金坛人这两种都会说(我就是如此,从小会说,而且相当流利),因此在苏北金坛人能听懂他们的方言,苏北人却听不懂金坛话。而常州话、无锡话,金坛人还是能听懂很多。

我现在介绍的是金坛方言是金坛土话,不是江北话(江北话还是和普通话很像的)。

在语音上,金坛话跟其他吴方言一样,有6到7个声调,没有明显的卷舌音和后鼻音,复韵母容易混淆,短促的入声字比比皆是。例如:“日本”读成“se ben”、“后面”读成“hei mi”、“做梦”读成“zou mong”。当然,在朗诵很多古诗的时候,如果用金坛话来读,或许能解决一些用普通话读但不押韵的问题,这有力证明金坛话保留了不少古音。而且还有普通话中没有的音,拼音都不能代表一些字的读音。对于这些音,笔者在这里只能用相近的字或拼音代替。

词汇方面是笔者探讨的重点。金坛话很多词语虽然不是普通话词汇,却带有一种文言文的气息,听起来非常悦耳。先举几个单音节词的例子,1.浞:读音duo,意思是淋湿。如:“你果来(回来或回家)个(的)辰光(时候)被雨浞到vin(这是一个语气词的发音,意思是“没有”)?”2.困:读音kun,意思是睡。睡觉说成“困高”。3. 赅:读音gai,意思是拥有,备有。有钱说成“赅同一”。4. 嗍:读音xiu,意思是吮吸。如:“韩泞(我们)吃汤个(的)辰光(时候)悔shi(是“欢喜”的发音)西(先)嗍一kei(这是“口”的发音)”。5. 囥:读音kang,藏的意思。如:“挪(拿)钞票囥囥好(把钱藏藏好)。”6.扚:读音ka,指的是用手指掐断。比如“扚dei o(是“豆芽”的发音)”。7. 眗:读音kou。意思是眼眶凹陷。如:“几提(天)vin困高,ai jing(眼睛)阿(也)眗喔开咧(下去了)”。8. 搇:读音如qin,用手指压或者按的意思。如按门铃称为“搇门铃”。可以看出,金坛话的单音节动词比较发达,许多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语在金坛话里面都能“一言以蔽之”,丰富到一举手一抬足的地步,这也表明了金坛方言词同古语词之间的密切联系。

金坛话双音节词相对要口语化一些,例如:母鸡说成“鸡婆”,继母说成“晚娘”,沸腾的开水给人的感觉是“滚烫”,能干称为“来势”。还有不少词语用字与普通话略有不同,很容易揣摩出意思,比如“胖肉”就是肥肉,“干面”是面粉的叫法,不说喝水说“吃茶”,“酒塘”指的是酒窝,唾沫说成是“谗吐”,角落需要加上一个后缀“头”。此外,一些词语比较古怪,一类是吃的水产品,不加注释的话,外地人是难以理解的,例如金坛人把鳜鱼叫做“咀婆子”,“早花”指的是虾,而“歪歪”是河蚌的俗称;一类是形容人本身的词汇,比方说“假么拉鬼”的意思是装模作样,而一个人如果手脚粗笨,金坛人往往用“勒得”调侃他,事情一旦做得不像样,耳边听到一句“巫鬼”是免不了的,“逮怪”的意思的用法更多,表示“非常惊讶”,或副词“很”,或表示与别人的预期相反……这些方言词语应当有来历,是否跟金坛的民间故事、神话传奇有关系,还有待于以后的详细考证。

让人颇觉有趣的是金坛方言里面与普通话相比存在着的“同字异序词”现象,例如:“闹热”是热闹,“欢喜”就是喜欢、月亮习惯说成“亮月”。每当笔者读到《范进中举》里面“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之类的话,总是感到由衷的亲切。

江南地区气候优越,土地肥沃;小桥流水、稻田纵横的景观司空见惯,这一切都造就了江南人勤劳质朴的性格,1979年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的浪潮又率先席卷这里。为了便于快捷交流,金坛话里面有一些类似于英语复合词的表示几个连贯意思的词汇,比如“覅”“标”意思是“不要”,“咋”是怎么的含义,而“嗲”(什么)“咧”(了)更是出现频率极其的高,你若去金坛的菜市场或者百货商店瞧瞧,“嗲东西”“嗲过”(什么东西)、“做嗲咧”(做什么了) 、“走老咧”(走了)之类的交流总是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随着“推普”工作的多年持续开展,现在金坛的中小学生基本上操的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脚踏车(自行车)、敲竹杠(敲诈勒索)、蹩脚(本领不强)、邋遢(肮脏)等本来方言色彩浓厚的词语已经融入了普通话语汇中。固然,这是中国与国际接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随之引起的方言文化消亡现象却值得人们去深刻关注,尤其是吴方言,她保留有汉语各地域变体中最多的音素,曾经长期作为中国古代的通行语言,唐代高僧玄奘翻译印度佛经采用的便是吴语的音节和词。笔者很希望在小学里学生能够用普通话和金坛话畅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样韵味十足的古诗,互为参照、互相补充。相信政府如能扎扎实实地做好方言语音词汇的保护工作,中国古代辉煌瑰丽的文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存,汉语的国际地位也必将因此而大幅度提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7
现在的金坛市区和金坛西部是苏北人的天下,只有金坛东部通行吴语,金坛属于地理上常州实际上苏北。
第2个回答  2021-03-03
金坛的本地方言居然和南通通州通东话非常相似,很多词语用法和发音一样,好奇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1-06
而常州话、无锡话,金坛人还是能听懂很多。
第4个回答  2011-10-23
山东省的防水做法是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