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如题所述

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为一级政区名称。简称行省,或只称省。元置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也称都省;因大元幅员辽阔,除腹里地区直隶于中书省、西藏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又于诸路重要都会设立十个行中书省。

以分管各地区。在世祖、武宗朝三次短期设立尚书省主管政务期间,行中书省也相应改称行尚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扩展资料:

实行制度产生的影响: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

元世祖中 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4
1,土司制度

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首领,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
,2,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   
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社。

3,宣政院

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帝师兼领。忽必烈始置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第2个回答  2011-10-24
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上设行中书省制度。行省长官统领那个省的军事财政民政等大权。它昰将中书省寄托于地方如江浙行省,甘肃行省,四川行省,湖广行省,云南行省,岭北行省等共13个。一个省面积极大,另外宣政院统领藏族地区宗教事务,澎湖行检司掌管琉球即台湾。
第3个回答  2011-10-24
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   
行省下有道、路、府、州、县、社。
第4个回答  2011-10-24
行省制度,现在中国也延续着这一制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