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大便糖稀,如何调理

如题所述

脾胃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表现为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或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根据《脾胃湿热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指出:

脾胃湿热证的病因包括内外因两个方面,外为湿热邪气、气候变化、环境因素;内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不畅、脾胃虚弱、药物所伤。虽病因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
下面列出症状分类及治法:

1、湿热并重

主症:脘腹胀闷; 食少纳呆;便溏不爽。

次症:肢体困重;身热不扬;口渴少饮;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化湿清热。方药:1)连朴饮(《霍乱论》);2)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

药物包括: 1) 厚朴、黄连、石菖蒲、制半夏、淡豆豉、焦栀子、芦根。2 ) 黄芩、滑石、茯苓皮、大腹皮、白蔻仁、通草、猪苓。

2、湿重于热
主症:脘腹胀闷; 头身重痛。

次症:便溏不爽;恶心欲呕; 身热不扬;口黏不渴。舌质淡红,苔白腻微黄;脉滑或濡略数。

治法:宣气化湿。方药: 1)三仁汤(《温病条辨》);2) 藿朴夏苓汤(《医原》) 。

药物包括: 1) 杏仁、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2 ) 藿香、半夏、赤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厚朴。

3、热重于湿
主症:脘腹胀满;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或便溏臭秽。

次症:心烦多梦;恶心欲呕; 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偏干; 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方药: 1)清中汤( 《古今医彻》);2) 甘露消毒丹( 《医效秘传》) 。

药物包括: 1) 黄连、山栀、陈皮、茯苓、半夏、草豆蔻、甘草。2) 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豆蔻、薄荷、射干。

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三九胃泰颗粒、枫蓼肠胃康颗粒、香连丸、克痢痧胶囊等。

在预防调节方面:
脾胃湿热者应选择低脂清淡饮食。忌油腻、烧烤、甜黏、生冷、煎炸、辛辣、温补的食物,应戒烟戒酒,以防损伤脾胃、助长湿热。可辅以清热祛湿食物,如薏苡仁、冬瓜、丝瓜、苦瓜、黄瓜、西瓜、红豆、绿豆等,但清热利湿之品性多寒凉,应视体质食用,不可过量。

脾胃湿热证者应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避免久居湿地、淋雨、涉水、熬夜及过度劳累;应坚持体育锻炼,适当运动;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避免不良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