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作用

民营企业的来由,作用

民营企业作用:

1、民营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已占据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党的十四大以来,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民营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的GDP占比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迅速发展为2015年的50%以上,

河南、浙江、辽宁、河北、福建等省份的民营经济产值超过60%,甚至高达70%以上,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率在60%左右。

2、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税源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民营企业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活力,从税收角度看,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50%以上,超过来自国有企业的税收,成为我国主要的税收主体来源。部分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这一比重更高,

接近70%。如山东省2016年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比重持续攀升,占全省税收的68.3%。河北省民营企业税收占比60.96%;2015年江苏民营企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接近60%,安徽民营企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为68.2%,

广东民营企业税收占全省税收的47.3%。在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统计的全国纳税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税收增长迅猛,同比增长32.6%,远超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说明民营企业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3、民营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

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大幅增长,成为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到民营企业就业的人员大幅度增加,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

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容纳了90%的新增就业。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背景下,在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不但未出现不降,反而连年增加,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实有3.1亿人,比2010年增加近1.5亿人,接近翻番,第三产业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最多,达2.3亿人,达74.2%,其次为第二产业。2014年我国深入推进工商企业登记注册等商事制度改革,

截至2015年底,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由2013年的9335万人增长到11682.2万人,增长25.14%;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由2013年12521万人增长16394.86万人,增长30.94%。5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进入民营企业工作。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后一年内改革一年来新设企业带动增加1890.70万个就业岗位。改革前一年新设企业带动增加1699.76万个就业岗位,改革后一年比改革前一年多提供190.94万个,

增长11.23%。小微企业成为带动就业的主力军。调查结果表明,改革一年来新登记企业中,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8.26%,其中10人以下的企业占比高达69.64%,改革后对从业人员较少、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经济实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增强,民营企业逐渐从关注企业自身发展向关注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并重;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于树立正面公众形象的需要,更加注重承担社会责任,

参加扶贫、教育、医疗、捐赠等各类光彩事业、公益事业,由此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2016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年度报告(CICSR)》报告显示,同等规模的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逐年改善。

2016年11月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民营企业成为捐赠主力军,其捐赠额占企业年度捐赠总的的52.24%,较国有企业高出19.47个百分点

扩展资料:

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原因:

一是从法律和政策规定上看,民营企业的地位仍然较之于国有企业要低,私营经济的地位也比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要低;

二是民营企业的法律安全问题有所加重,比如政府在煤矿业的结构调整是以牺牲私营煤矿业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的;

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变动频繁,主要是保增长,但是政策变动往往侵害到民营企业的产权,比如信贷控制和金融抑制政策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

四是汇率的大幅上调影响到大量东部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出口;

五是劳动合同法的推行、社保法规和环境法规的强化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成本

六是行政垄断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强势,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七是民营企业税收负担总体上比较重;

八是很多地方各行政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对企业经营各种名目的侵扰增多

市场原因

一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外需减少;

二是欧美国家与中国的贸易摩擦较多,反倾销等措施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是沿海地区民营企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竞争性行业工业产品价格总体上趋于下降,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成本上升,由此引发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危机;

四是总体经济下行,企业之间“三角债”问题严重,在许多地区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或者断裂,经营困难;

五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外地企业在中西部的经营甚至遭遇“关门打狗”;

六是很多企业面临产业转移或者产业升级,但面临资金和资金瓶颈,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加剧了其转型难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风采网-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百度百科-民营企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5

民营企业的来由:民营企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作用: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有创造力的重要力量,是繁荣城乡经济的有力支撑,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领域的亮点;

民营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50%。

扩展资料: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民营企业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活力,从税收角度看,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50%以上,超过来自国有企业的税收,成为我国主要的税收主体来源。

部分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这一比重更高,接近70%。如山东省2016年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比重持续攀升,占全省税收的68.3%。河北省民营企业税收占比60.96%;

2015年江苏民营企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接近60%,安徽民营企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为68.2%,广东民营企业税收占全省税收的47.3%。

在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统计的全国纳税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税收增长迅猛,同比增长32.6%,远超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说明民营企业正在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营企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1、首先,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

  2、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资本进入的行业领域,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依法保护私有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权益。”这个论断十分明确地指明了民营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对于新中国。

在计划经济27年后的1979年,小平开始了改革开放,逐渐,把更有活力的私营经济,引入尚未进化到共同道德标准的中国社会。

开始有了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最大化了自由市场的竞争力的发挥、活跃了经济、带动了国家幅员辽阔带来的大到工作不细致的问题造成的经济细节不周到的问题的进步、鼓励了人的能动性、特别使第三产业,在几乎没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而欣欣向荣。

至今,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供养了全国96%的劳动力总量的就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10-26
民营企业,最大化了自由市场的竞争力的发挥、活跃了经济、带动了国家幅员辽阔带来的大到工作不细致的问题造成的经济细节不周到的问题的进步、鼓励了人的能动性、特别使第三产业,在几乎没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而欣欣向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