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明朝武将官职一览表

明朝官职武官有两种说法:

一、武散阶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二、武勋十二阶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扩展资料: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清人称之为伪明,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7

明朝的武将系统官职如下:

1、建威将军。武官名,始见于西汉。《史记·将相年表》载永光二年,韩次君曾任建威将军,东汉邓禹也担任过此职。

2、龙虎将军。武散官名。明朝置,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次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明武散官称将军者,此为最高阶。

3、总兵。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4、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5、定国将军。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明武散官名,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

扩展资料:

明朝官职:明朝是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黄金时代。大明王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在清朝官修史书《明史》中评价明朝是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古代武将官职一览表,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师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太子三师为从一品,太子三孤为正二品,以上官员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监察机构,明朝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

承宣布政使为明省级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正三品官员有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人,通政使司(中央文件收发机关)通政使,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古代武将官职一览表,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按察使司(省级监察机构)按察使。

从三品官员有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都转运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盐政办事机构)转运使,大仆寺(军马管理机构)卿。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9
朱元璋攻下集庆路(今南京)时,设行枢密院,由自己担任。又设诸翼统军元帅府。后罢枢密院,改设大都督府,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下设司马、参军、经历、都事,又增设左右都督等。吴元年因防权重,废大都督不设,改以左右大都督为长官。洪武十三年,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中、左、右、前、后),“分领在京各卫所,及在外各都司、卫所”。五军都督府每府各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及经历、都事等官。都督府都督等官,后渐变为空衔。统兵之官,加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等衔,始有带兵之实权。
在京各卫,称为京卫。京卫有上直卫、南京卫、北京卫等,各设指挥使司,有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等官。京卫又设镇抚司,有镇抚等官。上直卫的亲军指挥使司有二十六个卫:锦衣卫、旗手卫、燕山左卫等。其中锦衣卫名为宿卫扈从,实则假侦事之权。
  在外各省设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一省之军事总机构。明朝在全国设十六都司,除十三省外,辽东、大宁、万全等地亦设有都司。有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等官。
  于各地设卫所,卫下辖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各卫、所皆统属于都司;都司又分隶于五军都督府。自卫指挥以下,官兵多世袭。

  明之武散阶三十阶:
  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
  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
  正二品,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
  从二品,初授镇国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加授奉国将军;
  正三品,初授昭勇将军,升授昭毅将军,加授昭武将军;
  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加授安远将军;
  正四品,初授明威将军,升授宣威将军,加授广威将军;
  从四品,初授宣武将军,升授显武将军,加授信武将军;
  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
  从五品,初授武略将军,升授武毅将军;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承信校尉;
  从六品,初授忠显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武勋  武勋六品十二阶: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
  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
  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正四品上骑都尉,从四品骑都尉;
  正五品骁骑尉,从五品飞骑尉;
  正六品云骑尉,从六品武骑尉。
第3个回答  2018-06-01
[龙虎将军]明代正二品武官。

[总兵]明代总兵官阶无定制。

[副将]明代副总兵改称为副将,次于总兵一级,为从二品武官。

[定国将军]明代从二品武官。

[昭勇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昭毅将军]明代正三品武官。

[参将]明代总兵之下设参将分守各地。正三品武官,次于副将一级。

[怀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定远将军]明代从三品武官。

[明威将军]明代正四品武官。

[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

[信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宣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显武将军]元明两代从四品武官

[守备]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略将军]明代从五品武官。

[武义将军]明代从五品官员。

[武节将军]明代正五品武官。

[武德将军]明代正五品初授武官。

[千总]明代正六品武官。

[昭信校尉]元明两代正六吕武官。

[昭武将军]元代称为大将军,明代正一品武官。

[把总]明代正七品武官。

[巡检]巡检的官名始于宋代,是边疆要地州县的武职指挥官。元明清三代,巡检仅为九品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