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那些”老少配“?

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那些”老少配“?是真爱吗?

“老少配”在我们看来画风清奇,但是人家的感情,我们无从干预。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或许我们觉得年龄相仿更容易产生爱情。但是感情如果是人心能控制的话,也就不会那么美好了。



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任凭我们多么口是心非,在心动的那一刻,爱一个人是无法遮掩的。喜欢一个人,就是不管周围人怎么看待,不管身边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要义无反顾的与心上人在一起。


遵从自己的内心,年龄不是差距也不是问题,只要那个人是你。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就是老少恋最美好也最无奈的存在吧。即使世人看着他们的外貌有多么不相配,只要深陷爱情其中的两个人感到幸福就好。



真爱是不分年龄与距离的。只要彼此之间心心相印,他人的非议又有什么关系? 


茫茫人海中,能与一个人相遇、相知、相恋不知道要耗尽多少运气。不要管年龄的差距,好好珍惜缘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9

不排除有真爱的可能吧,如果是真爱我祝福他们,也挺好的,反正真爱也不看年纪。但大部分我觉得年轻的那一方很多都是有利可图的,金钱权利的诱惑还是挺大的。


很多那种年纪大一点的男方尤其是家里有钱的,一般要么是丧偶要么是出轨被发现然后离婚,之后找的都是年轻的小姑娘,我以前总觉得那些小姑娘干嘛想不开呢,拿自己的一生开玩笑,直到现在我好像理解了。


如今的“老少配”已经一点也不稀奇了,从以前的男老女少,到如今的男女通吃,很多年纪大一点的富婆身边都是年纪轻轻的小白脸,他们配吗?配!


当然也有很多大叔和小萝莉,但我觉得这种的算不上老少配,大叔也没多老,而且更成熟。总之,我能接受老少恋,但不能接受爷孙恋,到时候一个人守寡还是蛮惨的。



第2个回答  2019-04-19

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关于“老少配”这种现象。我个人觉得“老少配”里面的真爱很少,或者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真爱?有的只是利益驱使下的恋情或者是女生缺乏父母的关爱。
顾名思义,“老少配”就是年龄大的人和年龄小的人结婚。在如今的社会,一般都是年纪较大的男的和年龄较小的女的在一起。
我认为他们在一起的原因无非这两种情况。
第一,这个男人比较有钱。男人有钱,女生要的也只是钱而已。这个女生就是为了让自己不用奋斗就过上奢侈的生活。当然,这种贪钱的女生还是比较少的。
第二,这个女生缺乏父母的关爱。由于女生的父母很少关心爱护她,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关心她,爱护她的男人。她就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总之,我是接受不了这样的恋情,也没办法正确看待这样的恋情。


第3个回答  2019-04-19

我的态度是不支持但是我身边有这种情况发生的话我不会反对也不会做出来任何妨碍的事情。

因为爱情这种情感向来是没有什么原因的,它不会在你准备好后才出现,也不会有什么预兆。你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碰到什么人,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爱上什么人,会不会和你现在的伴侣走到最后婚姻的殿堂甚至走到生命的尽头,都是不可预料的事情。

就像爱情不可捉摸的性质一样,爱情发生的对象也是不可定的。有的人会爱上异性,就会有人爱上同性。有的人爱上和自己同龄的人,就会有人爱上和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人。这都是有可能的情况,我们既然了解这些,那么也应该试着去接受其他不同于我们自身情况的存在。因为存在即合理,它存在就一定有存在的意义,每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强求人人相同。

第4个回答  2019-04-15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男权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是主要的婚姻模式,男人在社会上劳作挣钱,女人在家庭中相夫教子,实行的甚至都不是一夫一妻制,而是一夫多妻妾制。在一般情况下,女人十五六岁就嫁入夫家,而男人大都到了而立之年,所谓“立”就是成家立业。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夫妻年龄差一直是比较大的,年龄相差都在十岁以上。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才开始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与下列两件事有关:一是从50年代起,妇女才真正开始大规模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开始有独立于男人的经济收入;另一件事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这些社会变迁反映在婚姻关系和择偶意愿上,就是夫妻年龄差大大缩小,同龄人婚姻(夫妻年龄差不超过三岁)的比例大大上升,成为一种择偶意愿的新模式,新趋势。在随后的30年间,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程度很低(基尼系数只有0.2),大多数婚姻中夫妻双方都有工作,都有收入(包括农村婚姻),所以女性的择偶意愿也偏于同龄人。
从1980年代的经济改革开始,贫富分化程度急剧上升(基尼系数从0.2飙升至0.5),而与此同时,女性平均工资占男性平均工资的比例则从计划经济时代的80%以上降至70%上下。嫁个富豪而不是自己与男人在职场上竞争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性,或者说是女性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捷径。这就是从80年代开始“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大辩论愈演愈烈的原因,也是造成如今择偶意愿“大叔控”的一个原因。从上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可以看出,当今女性择偶意愿的“大叔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是向传统社会习俗的一次回归。
那么,为什么有那么高比例的女性陷入择偶意愿的“大叔控”,却只有很少比例的人真正这样去实行,而实际成功与“大叔”结合的比例更低呢?我看原因在于,真正成功的“大叔”仍属“稀缺物种”,多数“大叔”表现平平,也就是个普通人。而让那些“大叔控”的女性从一个表现平平的大叔和一个同样表现平平的同龄人中选择,她们大都还是选择了同龄人。这就是择偶意愿与实际择偶行为之间的落差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