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有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里的”一“第二声?

记得小时候老师教的是:一望二三里,烟花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意思大概是:作者来到一个村庄前,一眼看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户人家在放烟花,房门前有六七棵树,树上开着八九朵十朵的花。这里的”一“字现在课本读第二声,“一”没有多音字吧?记得小时候是读第一声的。
很感谢大家的回答。汉语真的搞太复杂了。现在的中国学生真的太辛苦了。

"一点"如果用在"一点钟"中,是念第一声.
"一点"如果用在"一点儿也不"中,是念第四声.
"一点"如果用在"这一点"中,是念轻声.
"十一点"中的"一"念第一声.

说起"一"的读音, 三种读法:即阴平、阳平和去声。
记得当时读音规则是这样的:
"一"读阴平的情况, 应当就是不可累加的序数词和专有名词. 或者说, 数数, 一, 二, 三......
除去这种情况 ,当"一"的后面跟随着别的词语, 一的读音应该由最邻近它的词语来确定。
如果这是字是去声则"一"读阳平,,如"一见如故", "一泻千里", "一去无踪", "一梦南柯"等.
如果这个字是其他三声, 则"一"读去声,如"在水一方", "一朝相见", "一炉碎雪沉香袅。

比较好玩的是有些同字不同义的词语, 譬如说"一五, 一十". 当我们用在数数时, "一五", "一十", 这时的一是读阴平也只能读阴平的. 但如果要表达的是"原原本本"的意思, "他把这件事情一五一十地全说了.", 则"一"字应该读去声, 但是在不同场合中, 仍旧听见有人读成阴平, 所以想可能这两种方法都是被接受的.
关于一的这三种读法, 记得好象在十二卷本的那套"汉语大词典"里有说明.但不甚肯定, 哪位方便的话, 可以去查询核实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4
一不是多音字,就一个音,yī 。
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会发生变调。
规律如下:
1、单念呀位于词末,(词末不受后读音节影响),以及“一”作为基数、序数词时,不发生变调,读原调。yī
如:统一,第一,一、二、三……
2、在非去声前念去声,yì(四声,音同异) 如:一根、一生、一同、一举、一心
3、在去声前念阳平,yí (二声,音同姨)如:一致、一队、一个
4、夹在词语中,念轻声yi 如:歇一歇,看一看,谈一谈,说一说
在拼写时,只标原调,即一声,只是在读的时候,读变调。
所以,上面诗中的“一”,拼写时写作:yī ,读的时候读作:yí
祝你开心愉快!
第2个回答  2011-10-24
拼音:yī
“一(第二声)个村庄前,一(第四声眼看到”都是一种说话习惯。
一正确读法还是yī,只不过有时候这么读不习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10-31
一不是多音字,只是和不一样,根据后面字的平仄而要变调,在这里应该读二声。
第4个回答  2011-10-24
“一”在有些声调前要变调。如“不”,本调为4声,在有些地方就变调读2声。它们不是多音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