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和国防工程呢?

如题所述

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国防工程。它东起鸭绿江,经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区,西至甘肃嘉峪关,横贯中国北方,沿着起伏的山脉和茫茫的沙漠,绵延12000多华里(6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

在历史时期,构筑长城的最初目的是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早在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中的秦、赵、燕三国的北面是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族,为了防止匈奴骑兵南下侵扰,他们在各自的北方边界上筑起了长城。秦始皇(前221—前210年在位)统一全国后,为了防止匈奴的侵扰,派30万大军及征用的民夫、战俘和罪犯近200万人,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成为万里长城的雏形。秦以后的汉(前206—220)、北魏(384—534)、北齐(550—577)、隋(581—618)、金(1115—1234)几个王朝,都先后对长城进行修补和增筑。到了明代,汉族统治者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族和东北女真族的侵扰,又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从洪武元年(1368)起,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长城的修筑工程。

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务和指挥,方便调遣长城的沿线兵力,明政府把长城沿线分为九个防区,每区为一镇,设总兵领辖。九镇共有一千座以上的关隘(重要驻兵据点),关隘一般由城墙、城门、城门楼和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

俯瞰长城城墙是长城的主体部分。以山西到山海关这一段为例,它的断面是梯形,下宽上狭,平均底宽6米,顶宽5米,高6.6米,内筑夯土,外砌整齐条石和特大城砖。城墙的顶部可容纳5匹马或10个人并排行进,地面用三四层砖铺砌,最上面一层是方砖,用石灰砌缝,整齐坚实。城顶两侧还有砖墙,内侧为高约1米的女儿墙,外侧为1.6米高的垛口,每个垛口上有一嘹望洞,下有射击口。此外,城墙上还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等设施。

古代严密的烽燧制度使得长城的国防作用更加有效。据《居延汉简》记载,当时“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燧和墩就是传递军事情报用的烽火台,遇有敌情,白昼燃烟,夜间点火示警。

修筑长城不仅工程量大,而且翻山越岭,过高原,穿草地,施工十分困难。古代工匠从确定长城的走向,到障、堡、敌台、烟墩等整个防御体系的配置,以至城墙形制结构、选材用料,都巧妙地利用自然地形,就地取材,其构思的精巧合理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在极为艰苦复杂的施工过程中体现出的刻苦勤奋、坚忍不拔的精神,更为世人赞叹。

万里长城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久远广阔的时空跨度,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壮观的建筑奇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