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木头的成语

如题所述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典故: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 “~”,是错觉的一例。(毛泽东《论持久战》)
cǎo mù jiē bīng
草木皆兵 典故: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例子: 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cǎo mù jù xiǔ
草木俱朽 典故: 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出处: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例子: 无
cǎo mù zhī wēi
草木知威 典故: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威势极大。 出处: 《新唐书·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 例子: 无
cùn mù cén lóu
寸木岑楼 典故: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出处: 《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例子: 无
dà xīng tǔ mù
大兴土木 典故: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出处: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十一:“奸佞之臣,罔真宗以符端,大兴土木之役,以为通宫玉清昭应之建。” 例子: 灵王既归,耻其无功,乃~,欲以物力制度,夸示诸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七回)
dāi ruò mù jī
呆若木鸡 典故: 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 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déng mù qiú yú
登木求鱼 典故: 登:攀;木:树。爬到树上找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 宋·苏辙《次韵吴厚秀才见录》:“登木求鱼知我掘,循巢觅兔笑君疏。” 例子: 无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独木不成林 典故: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处: 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例子: 无
dú mù nán zhī
独木难支 典故: 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例子: 无
dù zhòng mù zhé
蠹众木折 典故: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出处: 《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例子: 无
fěi bàng zhī mù
诽谤之木 典故: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 《史记·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例子: 无
fēng mù hán bēi
风木含悲 典故: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例子: 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典故: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子: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gāng yì mù nè
刚毅木讷 典故: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例子: 无
gǎo mù sǐ huī
槁木死灰 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例子: 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hán mù chūn huá
寒木春华 典故: 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出处: 无 例子: 无
huà dì kè mù
画地刻木 典故: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出处: 《梁书·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 例子: 无
jiāo náo shēng mù
教猱升木 典故: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出处: 《诗经·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例子: 虽是少数人代理国事,却不是少数人把持国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贼~呢?(《晚清文学丛钞·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jīn kǒu mù shé
金口木舌 典故: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例子: 无
kè mù wéi lì
刻木为吏 典故: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汉书·路温舒传》:“刻木为吏,期不对。” 例子: 无
kū mù féng chūn
枯木逢春 典故: 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例子: ~,陈花重放,旧作再版,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峻青《写在百花重放的时候》)
kū mù sǐ huī
枯木死灰 典故: 死灰:燃烧后余下的冷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比喻极其消极悲观。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杭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例子: 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而止耳。(宋·陈亮《与应仲实书》)
kū mù xiǔ zhū
枯木朽株 典故: 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出处: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树功而不忘。” 例子: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齐努力。(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
kū mù zài shēng
枯木再生 典故: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 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例子: 无
lì mù nán mén
立木南门 典故: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例子: 无
lián lǐ zhī mù
连理之木 典故: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出处: 《晋书·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例子: 无
liáng qín zé mù
良禽择木 典故: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例子: 无
má mù bù rén
麻木不仁 典故: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出处: 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 例子: 没有同情,没有热,是~?还是忘恩负义。(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mù mù yǐ gǒng
墓木已拱 典故: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例子: 无
mù běn shuǐ yuán
木本水源 典故: 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例子: 无
mù diāo ní sù
木雕泥塑 典故: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子: 怡红院里的人吓的一个个象~一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mù jī yǎng dào
木鸡养到 典故: 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出处: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子: 无
mù rén shí xīn
木人石心 典故: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处: 《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例子: 张生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秦醇《谭意歌传》)
mù yǐ chéng zhōu
木已成舟 典故: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例子: 无
ní sù mù diāo
泥塑木雕 典故: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例子: 无
rén fēi mù shí
人非木石 典故: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例子: 无
rù mù sān fēn
入木三分 典故: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例子: 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shān mù zì kòu
山木自寇 典故: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出处: 《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例子: 无
shān tuí mù huài
山颓木坏 典故: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处: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子: 无
shēng zhèn lín mù
声振林木 典故: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 《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例子: 无
shéng jù mù duàn
绳锯木断 典故: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例子: 无
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典故: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子: 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shuǐ mù qīng huá
水木清华 典故: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出处: 晋·谢混《游西池》诗:“景晨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例子: 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tài shān liáng mù
泰山梁木 典故: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出处: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例子: 当此国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将谁与支撑危局?~,同人等悲不自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tǔ mù xíng hái
土木形骸 典故: 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例子: 处俊姿约素,~,然临事敢言。(《新唐书·郝处俊传》)
tǔ niú mù mǎ
土牛木马 典故: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出处: 《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例子: 若门资之中而得愚瞽,是则~,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北史·苏绰传》)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ù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典故: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 《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例子: 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毛泽东《实践论》)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
下乔木入幽谷 典故: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例子: 无
xíng jiāng jiù mù
行将就木 典故: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例子: 但老夫~,只求晚年残喘。(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xiǔ mù bù diāo
朽木不雕 典故: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出处: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子: 无
xiǔ mù fèn qiáng
朽木粪墙 典故: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例子: 无
xiǔ mù fèn tǔ
朽木粪土 典故: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例子: 无
xiǔ mù sǐ huī
朽木死灰 典故: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 《庄子·齐物论》:“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例子: 无
xuē mù wéi lì
削木为吏 典故: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 无
yī cǎo fù mù
依草附木 典故: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出处: 五代·王周《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例子: 想必有那~、冒着俺家名姓做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
yī cǎo yī mù
一草一木 典故: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后汉书·应劭传》:“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例子: 不许惊动,如有犯僖氏~者斩首!(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
yī mù nán zhī
一木难支 典故: 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例子: 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大厦之将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yí huā jiē mù
移花接木 典故: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出处: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例子: 无
yuán kǒng fāng mù
圆孔方木 典故: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若将有限心识作无限中用,如将方木逗圆孔。” 例子: 无
yuán mù jǐng zhěn
圆木警枕 典故: 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处: 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例子: 无
yuán mù qiú yú
缘木求鱼 典故: 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例子: 若想善出此关,大王乃~,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
zhǎn mù jiē gān
斩木揭竿 典故: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例子: 臣闻田虎~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zhí mù bì fá
直木必伐 典故: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出处: 《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例子: 无
zhǐ jiàn shù mù,bù jiàn sēn lín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典故: 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出处: 无 例子: 无
zhú tóu mù xiè
竹头木屑 典故: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例子: 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岑楼齐末】: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插烛板床】:指用木头做成的极简陋的蜡烛插架。形容生活作风廉洁朴素。

    【尺之木必有节目】:一尺长的木头也有节疤。比喻事物各有所短,不可能十全十美。

    【摧枯拉腐】: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

    【摧枯折腐】: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

    【呆如木鸡】: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呆似木鸡】: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蠹众木折】: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缝隙大了,墙就要倒塌。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发轫之始】:发轫:把支住车轮的木头抽掉,使车辆前进。比喻事情的开始。

    【刻木为吏】: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枯木朽株】:朽:腐烂;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木头,烂树根。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衰老无用的人。

    【傀儡登场】: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头人。比喻受人操纵的人上台执政。

    【木雕泥塑】: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木鸡养到】:木鸡:善斗的鸡,看上去象木头一样呆板。形容功夫到家。

    【木偶衣绣】:给木头人穿上锦绣衣服。比喻庸人担任要职。

    【木朽不雕】:朽:烂;雕:雕刻。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不可造就。

    【泥塑木雕】: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

    【麒麟楦】:麒麟:传说的灵兽;楦:做鞋的木头模型,指驴子。假扮成麒麟的驴子。比喻虚有其表的人。

    【生栋覆屋】: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

    【绳锯木断】: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线抽傀儡】:傀儡:木偶戏中的木头人。比喻任人操纵控制的人。

    【心非木石】:人心不是木头、石块做的。意思是人是有感情的。

    【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朽木不雕,粪墙不圬】:圬:抹灰等瓦工作。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污秽的土墙无法粉刷。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朽木不可雕】: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朽木粪墙】: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19
水木清华、缘木求鱼、草木皆兵、入木三分、移花接木、呆若木鸡、行将就木、良禽择木、麻木不仁、木已成舟、枯木逢春、人非草木、绳锯木断
第3个回答  2016-12-19
草木皆兵 典故: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苻坚载记》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