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喻暗喻借喻

如题所述

1、明喻,即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存在。形式为“甲像乙”,例如“天上的云从西边出来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暗喻,即本体和喻体出现,比喻词不出现,变成了“是”、“成了”、“变成”等词语连接起来。形式为“甲是乙”,例如“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借喻,即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形式为“甲代乙”,例如“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就是用来比喻大榕树的。

扩展资料:

比喻句的三要素,也就是说比喻句由三部分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清楚地写清把什么比作什么或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例如“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这个句子中,“子弹”是本体,“冰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喻修辞手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6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等。

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隐喻(又称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借喻: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扩展资料

比拟是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使本体具有了人或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态:从形式上来看是——本体N(名词)+V(动词)或adj(形容词) ;而比喻的形式一定是——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注: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02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14
比喻的类型
①明喻:
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例如:
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何其芳《秋海棠》)
②暗喻:
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例如:
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徐志摩《曼殊斐儿》)
③借喻:
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例如:
我这辈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冲,一时踹入一个泥潭,一时踏折一枝草花,只是这无目的的奔驰……(徐志摩《再剖》)
、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 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
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 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例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以上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明喻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
第4个回答  2020-09-21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比喻(明喻、暗喻、借喻)修辞的答题技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