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谢谢!

人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交通安全关键在于人,人对交通安全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有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在各类交通参与人中,驾驶人至关重要。

车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状况、什么样类型的车,就会有什么样的交通安全结果。相对于自行车和其它非机动车来说,机动车是交通强者,是众多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基本因素。据统计,10%的交通事故直接与道路条件有关。道路的设计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等级是否到位,标志、标语、标线等交通设施是否齐全、醒目、有效都直接关系着交通安全。

交通环境是交通安全的综合因素。交通环境对交通参与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语。然而,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参与交通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交通环境,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能确保平安出行。

扩展资料

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

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系统内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冲突与矛盾,产生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状态。

参考资料: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1

1、设计规划存在缺陷

现代化交通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类道路建设日新月异,但受设计规划、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数道路建设是在原有的道路基础上改建或扩建,部分道路防护措施不到位,规划设计存在较大缺陷,造成人车混行、路况复杂,达不到车流、人流安全通行的要求,埋下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2、路面交通设施不配套

受综合协调机制、设施更新维护、道路翻修养护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道路建设部门在开展道路修建和日常维护工作中,导致道路交叉口、信号灯、限速标志、减速带、标牌、标线等设施不够完善,不能起到对驾驶人的预先警示作用。

3、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不高

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交通安全认识肤浅,不能自觉遵法守规,在驾驶车辆时存在着侥幸心理,随意变道、违反禁令标志、超速、超员、超载、酒后驾驶、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也成为人为性的道路安全隐患,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扩展资料:

道路交通的注意事项:

1、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主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方面改善道路环境,使驾驶员具有良好的行车视距和不断变化的视觉效果,改善使驾驶员产生疲劳、烦躁的单调环境;另一方面改善交通流环境,尽量保持良好的稠密程度,且尽量避免混合型交通流。

2、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道路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分隔带、安全护栏、交通标志、标线、视线诱导设施和防眩设施等,对于城市交通还包括行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交通安全岛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路交通安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你是交大的吧?

  影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200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近2141万辆,是1986的5.9倍。全国有机动车驾驶员9147万人,是1986年的9.1倍。全国公路客运量高达146.6亿人次、公路货运量高达110.6亿吨,分别是1986年的2.7倍和1.8倍。2002年,全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约为8平方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25平方米的水平。36个大城市百辆车停车位不足20%,城市中心区停车困难。随着客、货运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建设和安全管理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这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风险几率增加,道路拥挤堵塞明显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质量低,通行条件差。城市道路瓶颈路、断头路、畸形交叉口多。不少城市热衷于修主干道,不注重次干道、支路的建设,道路密度低,交通流过于集中,主、次干道、支路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在主、次干道过渡或衔接路口、路段通行能力低。由于历史原因,相当多的公路修建的等级低、质量差,86%的公路为3级以下公路和等外公路,一些公路线型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形成急弯、连续的弯路、陡坡或连续长坡、宽路窄桥,而且缺少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

  三是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到200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亿辆,其中汽车2141万辆,仅占26.85%,大部分为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等安全性低的车辆。货运车辆“大吨小标”、超长超宽、超大吨位,以及大量拼、组装的摩托车,低质量的农用运输车和简易机动车等问题非常突出。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交通方式直接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

  四是违反交通法规现象十分普遍,交通秩序不好。国民的整体交通法律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不高,道路通行秩序差。2002年,全国共处理交通违法2.59亿人次,处罚1.97亿人次。违法通行、交通秩序混乱是影响通行效率、造成交通拥堵,危害交通安全、导致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五是管理道路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建设中设计标准低、功能不足、设施不全、通行能力低。交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现有道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科技含量少。

  人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交通安全关键在于人,人对交通安全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有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在各类交通参与人中,驾驶人至关重要。影响驾驶人的因素较多,既有短时因素又有持续因素,短时因素包括疲劳、情绪、酒精作用、药物作用、病理作用等,持续因素包括智力、驾驶技术和驾驶习惯、个性与态度、身体病残、感知缺陷等。因此,研究分析影响驾驶人行为的因素,严把驾驶人交法关、技能关、体能关,加强驾驶人队伍教育和管理,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
  车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状况、什么样类型的车,就会有什么样的交通安全结果。相对于自行车和其它非机动车来说,机动车是交通强者,是众多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车辆种类不同、性能不同,造成的事故后果大小不同,就某种车辆的自身而言,影响机动车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轮与轮胎、灯光等,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由于车辆本身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发达国家占5%,发展中国家占10%。因此,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把车两技术关,交警部门要严把车辆检验关,运输企业、车辆所有人要严格车辆维修、保养,作到不合格或安全技术状况差的车辆不出厂、不上路,才能保证交通安全。
  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基本因素。据统计,10%的交通事故直接与道路条件有关。道路的设计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等级是否到位,标志、标语、标线等交通设施是否齐全、醒目、有效都直接关系着交通安全。目前,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道路现状与现代交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一是城市中的道路网多数在马车时代形成的,与机动车的高速性不相适应;二是道路的建设本身是一种慢变化,而车辆交通量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快变化,道路的发展与车辆的发展不相适应;三是道路只是在规划、设计与建设时人的因素起作用,而车辆是时时刻刻都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人是有意识且具有社会性的,因此,道路与车辆在意识与社会性方面存在不相适应。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就必须改变这种不适应的现状。
  交通环境是交通安全的综合因素。交通环境对交通参与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语。然而,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参与交通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交通环境,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交通环境是一个随着条件变化而改变的,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道路状况、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条件、不同的交通参与人群都有不同的交通环境。因此,交通参与者要重视交通环境,熟悉交通环境,针对不同的交通环境采取不同的参与方式,采取积极的避险措施,才能享受交通资源,才能确保平安出行。
  人、车、路、交通环境四大要素,在交通过程中的影响不同,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在重视影响交通安全因素中,要特别重视人的因素。国内外的经验证明,交通安全教育是我们降低不安全因素的最重要手段。要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不遗余力地提高群众的交通法制理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29
所谓主动安全配置,就是尽量避免车辆发生事故配置,侧重点在于车身的配置,这些配置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前就是开始工作,以各种不同的行驶介入驾驶行为,尽可能的让车辆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主动安全配置主要有ABS+EBD组合,这是最基础的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款配置,其中这两个配置基本在国内已经标配了,但是还有不少低端车是没有这个配置的,大家在选车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尽量避免这些车辆。
还有大家最熟悉的ESP,刹车辅助,牵引力控制,上坡辅助,日间行车灯,高位刹车灯,前/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等。同时也有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夜视系统,主动刹车系统等,只不是这些配置大多只会出现在中高端车上(当然某些普通品牌的车辆也会有此配置)。
被动安全
顾名思义就是当车子已经发生事故的时候,那些可以减轻车内人员受伤程度的配置,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安全带和气囊数量,正情况下气囊数越多越好,比如某些豪华车连膝部气囊都有。当然车身架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安全的车架结构应该先软后硬,也就是先吸能溃缩,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坚硬如铁。
另外还有安全玻璃,智能安全气囊,安全转向柱,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侧门防撞杆,前后防撞钢梁等。
外界环境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大雾/雨雪天气,结冰的道路,崎岖的山路等都会影响我们的安全驾驶。
驾驶者
不管汽车的配置多么的高,安全性多么的好,但是如果遇到一个不合格的驾驶员,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而且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的疏忽给造成的,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道路上恶意变道,无耻加塞,远光狗,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甚至是毒驾等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这些都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注意事项
车子的配置越高,级别越高,价格越贵,那么安全性会更高一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买得起上百万的车子,所以最终还要看驾驶者了,安全驾驶,小心出行,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合格的好司机,那样才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交通事故,尤其是大过年的,喝酒是必备的,但是一定要做到酒后不开车,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第4个回答  2020-03-17
(一)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人、行人、乘客等。
(二)车辆因素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三)道路因素
1.路面
2.视距
3.线形
4.交叉口特性
5.安全设施
(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气象、管理等的总称,其中管理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健全和统一高效的道路安全管理体制是减少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条件。
1.人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交通安全关键在于人,人对交通安全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事故统计数据表明,有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在各类交通参与人中,驾驶人至关重要。影响驾驶人的因素较多,既有短时因素又有持续因素,短时因素包括疲劳、情绪、酒精作用、药物作用、病理作用等,持续因素包括智力、驾驶技术和驾驶习惯、个性与态度、身体病残、感知缺陷等。因此,研究分析影响驾驶人行为的因素,严把驾驶人交法关、技能关、体能关,加强驾驶人队伍教育和管理,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
2.车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状况、什么样类型的车,就会有什么样的交通安全结果。相对于自行车和其它非机动车来说,机动车是交通强者,是众多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车辆种类不同、性能不同,造成的事故后果大小不同,就某种车辆的自身而言,影响机动车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轮与轮胎、灯光等,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由于车辆本身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发达国家占5%,发展中国家占10%。因此,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把车两技术关,交警部门要严把车辆检验关,运输企业、车辆所有人要严格车辆维修、保养,作到不合格或安全技术状况差的车辆不出厂、不上路,才能保证交通安全。
3.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基本因素。据统计,10%的交通事故直接与道路条件有关。道路的设计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等级是否到位,标志、标语、标线等交通设施是否齐全、醒目、有效都直接关系着交通安全。目前,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道路现状与现代交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一是城市中的道路网多数在马车时代形成的,与机动车的高速性不相适应;二是道路的建设本身是一种慢变化,而车辆交通量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快变化,道路的发展与车辆的发展不相适应;三是道路只是在规划、设计与建设时人的因素起作用,而车辆是时时刻刻都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人是有意识且具有社会性的,因此,道路与车辆在意识与社会性方面存在不相适应。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就必须改变这种不适应的现状。
4.交通环境是交通安全的综合因素。交通环境对交通参与者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词语。然而,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参与交通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交通环境,导致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发生了。交通环境是一个随着条件变化而改变的,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道路状况、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条件、不同的交通参与人群都有不同的交通环境。因此,交通参与者要重视交通环境,熟悉交通环境,针对不同的交通环境采取不同的参与方式,采取积极的避险措施,才能享受交通资源,才能确保平安出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