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堂初中数学复习课

如题所述

1、 要抓好课堂内容的设计安排。
复习课上的内容安排至关重要。可以说,复习课是教师对教学中缺欠弥补的一个好时机,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而复习课不是能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复习课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①、针对性,即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
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强调各种考试、尤其是中考重视的知识内容。复习知识点时切忌面面俱到,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书上、笔记上都有,干嘛还听老师唠叨一遍?其实这也是浪费时间,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让学生抓不到重点。如果复习课要做到所讲的知识内容有针对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做有心人,把每次学生作业中的有问题的地方和每次小测验中学生答得不好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复习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曾经看过一篇有关复习的文章,文章中作者说,整合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复习课上的前后知识沟通不是知识点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本质上的融合。
②、层次性,即复习要由浅入深,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复习课上都有收获。
首先,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两极分化的现象,面对学习状况不同的学生,就要用孔子几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来看,试题都是特别重视学生的基础;再看历年的中考题,基础题目的比重也是较大的。因此,一定得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抓住了,这一点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注重落实,在复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其次,复习课上是离不开练习题的,练习题的选择需要层次性。教材上安排的题目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方法,一定要精心选取适量的教材上的练习题和习题。另外,复习课上的练习题可以以题组的形式给出的。一节课给出两个到三个题组,每组安排三个题。首先,题组之间是由易到难的;其次,同组题之间也是按容易、一般、较难来安排的。总而言之,复习课上层次分明,让复习真正成为每位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学生在复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抓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的设计安排。
再好的课堂内容,学生不配合,学生没弄明白,教师也是徒劳的。向45分钟要效益,不仅需要内容的精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复习课上教师的职责和新授课上是完全一样的吗?好的复习课上,绝对不是。好的复习课,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是需要设计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我从中受到启发,认为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而学生的角色应当是参与者,思考者,不是听众。
在复习课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知识点可以让他们课前准备,课上回答,有不足的地方在所难免,教师不要马上自己纠正补充,应放手给学生,组织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同时,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梳理完知识点后,必然要有一定量的练习题,有的教师此时不要一味地讲典型例题了,可是我不赞同这种方式,此时,教师只能作为指导者和促进者。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手是脑的老师,听10遍动手做一遍。那么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在复习课上主要讲一两个类型不同的题目,然后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也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不过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对学生的解答或疑问给予指导和解答。这样上的复习课,效果还不错。总之,让学生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千万不要剥夺他们的课堂自主权。
复习课上的角色摆正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原来个别上课不听讲或者睡觉的同学,看到别人都“动”起来了,他们也会被感染开始学习的。
3、要与同事之间多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复习课的备课应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有问题大家讨论,有好题大家分享,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同事间的交流共享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