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那个方位

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那个方位

中央民族大学老校区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周围各种大学林立,中央民族大学的东南方向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西面,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北面是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由北京市、国家民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扩展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文化传统

中央民族大学校徽样式:

校徽释义:标志设计整体为圆环形,象征着学校功德圆满、学业圆满。校徽设计整体色调统一和谐,暗蓝色低调沉稳,又不失大气之度。蓝色代表沉着、理智、博大的胸怀。标志的外形同样是采用环形的形式来进行表现,庄重,符合中央民族大学的文化气息。

校徽采用“民大”的字体加以变形,线条粗壮有力,尖角圆角有机结合,刚柔并进。整体上看犹如一本翻开的书的形状,将文字与图形巧妙结合。完美地将其内在与外在的文化素养呈现出来。也突出了“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同时完整地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定位和特色,以及该校的大学文化特质和治学理念。

校徽整体结构清晰明了,主体突出,从这点上看,也进一步的暗示了其学校发展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并综合发展文、理、工、艺、管等专业。

校训

校训释义:民大校训为“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美美与共”一词出自该校已故名誉校长费孝通教授关于文化自觉的著名论述,意为不同民族间要相互尊重、欣赏和赞美对方文化。

“知行合一”一词则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认识论命题,现今多用于表达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核心思想为“人与人和,知与行合”;校训较完整地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定位和特色,突出该校的大学文化特质和治学理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民族大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7

中央民族大学老校区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校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青龙湖地区,新校区占地东至规划西六环路辅路,西至规划道路,南至魏各庄路,北至规划云岗西路,总用地面积80.67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8 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规模约1.3 万人。

由北京市、国家民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也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之一。

扩展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

中央民族大学前身是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学院,1969年迁至湖北潜江,后迁回北京。延安民族学院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为主要任务,以毛泽东的题词“团结”为校风。

1950年6月至1951年底,为初创阶段。当时学校的校址暂设在城内国子监,有教职工280多人,军政干部班、藏语文班两个训练班的学员260多人。

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学院正式开学。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在开学典礼上做了重要讲话。

1978年9月至1993年10月,发展成为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文、理、工、艺、管等专业兼备的综合性大学。

1978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陆续建立了物理、应用数学、生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理工系科,从文科高等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2004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18年3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广西民族大学谢尚果校长与中央民族大学黄泰岩校长签署了《中央民族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合作力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7-10

您好!

中央民族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在三环以内,可以算是城区靠中心的位置了。请看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3-19

中央民族大学位于北京西部和西北部的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新中国成立不久,1949年12月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共同纲领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做出了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抽调了一批当年在延安民族学院工作过的同志进行建院筹备工作。同年11月,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60次政务会议,批准了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提出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

扩展资料:

建校后,学校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50年6月至1951年底,为初创阶段。当时学校的校址暂设在城内国子监,有教职工280多人,军政干部班、藏语文班两个训练班的学员260多人。

第二阶段:

1952年至1966年5月,学校开始正规化办学并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文科高等学校。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时,把已建设数十年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东语系的部分专业和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

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学院由此形成了高起点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并云集了一批大师级的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

第三阶段:

1966年6月至1978年8月,“文革”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第四阶段:

1978年9月至1993年10月,学校发展成为以文科专业为主体、以民族学科为特色,文、理、工、艺、管等专业兼备的综合性大学,1978年2月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此后,学校陆续建立了物理、应用数学、生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等理工系科,从文科高等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

第五阶段:

1993年11月至今,学校朝着高水平研究型的发展目标迈进。经国家教委批准,1993年11月3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

1999年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6月学校50周年校庆之际,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将学校的发展又推上一个新的台阶。2004年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发展历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