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 蒹葭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扩展资料:

写作手法:

《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

《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

《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0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3
(1)重章,是歌曲的特点之一,反复吟唱往往是为了加强主题。
例如《蒹葭》篇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出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表现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2)重章,有层层推进的作用,以增强诗歌音律的节奏感。
(3)叠句,则可以描写人物、情节的活泼生动性;另一方面,可增强语气,唱读起来都有种轻重跳跃的节奏感。如“苍苍”、“茫茫”“、凄凄”,都使得文子声情兼备,逼真活泼。
第3个回答  2021-04-24

第4个回答  2015-06-05
1、《关雎》、《蒹葭》都是民歌,重章叠句的作用有好几个方面:
(1)重章,是歌曲的特点之一,反复吟唱往往是为了加强主题。
例如《蒹葭》篇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出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表现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
(2)重章,有层层推进的作用,以增强诗歌音律的节奏感。
(3)叠句,则可以描写人物、情节的活泼生动性;另一方面,可增强语气,唱读起来都有种轻重跳跃的节奏感。如“苍苍”、“茫茫”“、凄凄”,都使得文子声情兼备,逼真活泼。

2、《关雎》、《蒹葭》都是《诗经》中的名篇,之所以脍炙人口,易于记忆诵读,正因为它们的重章叠句的明快节奏感,和活泼的语言特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