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秘史当中的多尔衮穿的是蟒袍还是龙袍

如题所述

活着的时候穿的是蟒袍,下葬的时候被孝庄皇后追为皇帝所以下葬穿的龙袍。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扩展资料

政治举措:

1、定都北京: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终于统一诸王、贝勒、大臣的意见,决定迁都北京,派遣辅国公吞齐喀等携奏章迎驾。

2、创立制度: 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于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总的来说,中央机构中虽承明制,但也保留了某些满族特有的制度,还引进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理藩院等机构,其内院的权力比起明朝内阁要小得多,并对原明臣试图增大内院权力的努力加以压抑。

3、重用汉官: 清朝入关,百废待举,多尔衮令戒饬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 倚重汉官范文程、洪承畴、冯铨等人,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

4、铲除异己: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以豪格犯有包庇部属、冒领军功及提拔罪人扬善弟吉赛等罪名,将豪格囚禁于牢狱。三月,豪格死在狱中。

5、入关弊政:多尔衮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多尔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5

活着的时候穿的是蟒袍,下葬的时候被孝庄皇后追为皇帝所以下葬穿的龙袍。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扩展资料:

公元1643年,五十岁的皇太极突然去世,由于死的突然,因此没有立下储君。正是因为没有立储,有资格的人才开始争夺!皇太极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最有资格争夺。

由于清朝尚未入关,种种习性还没有受到汉人“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虽然他们也支持“立长子”,但是并不排斥“立兄弟”。多尔衮也因此,并没有从开始就被排除在外。是的,这个时候孝庄之子福临,并没有被考虑。

清朝发源于草原政权,在开拓疆土的过程中发明了一套独特的军事管理系统即“八旗制度”,将军队分为黄,红,白,蓝旗,每一旗又有正,镶两支。旗的背后,是兵丁,人口,牲畜,可以简略的设想成一个移动着的行政区划。

本来就掌握在豪格手里的正蓝旗坚决支持豪格,而两黄旗因为一直以来与皇太极出生入死,坚决“拥立皇太极之子”(注意措辞,这为后来福临可以登基埋下伏笔)。代善此时年龄已经大了,自觉无力相争,于是也表态,支持豪格。

这样一来,多尔衮面临的局势就是:只有八分之二的胜算。可是另外六旗也面临一个难题:若是豪格登基,多尔衮必定不服,大清艰辛打下来的入关机会,恐怕因为内乱付诸东流。

多尔衮与豪格,显然不能并存,谁登基,另一方势力都将被打击,于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达成了一个妥协方式:多尔衮放弃皇位,避免了八旗相争,但是前提是豪格不能登基。进而大家拥立皇九子福临为新皇,由多尔衮摄政。

所以,那些电视剧中,看似多尔衮放弃了皇位,为了“大玉儿”做出的妥协,实际上是他离皇位更近了一步!

多尔衮成为了父皇摄政王,第一件事就是肃清豪格,豪格的结局是幽禁致死。而那些曾经誓死追随皇太极之后的正黄旗,镶黄旗首领们,也都受到了不同的排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多尔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5
应该是蟒袍,不会穿龙袍,这个原则多尔衮是清楚并掌握的,虽然他当时的实际权力至高无上,无人敢挑战。但他不愿或逾越这一步。
孝庄下嫁多尔衮就是利用与控制他的权势与势力协助他的儿子福令。孝庄此举让多尔衮顶上个顺治父王的名头,好计谋!
让世人猜疑图谋不轨之举多尔衮不会做的
第3个回答  2011-11-07
活着的时候穿的是蟒袍 下葬的时候被孝庄皇后追为皇帝所以下葬穿的龙袍
第4个回答  2022-12-31
龙纹,,只是不可能跟皇帝一样是明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