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著名诗人有哪些???

如题所述

阿赫马托娃
奥登
爱默生
艾略特
阿莱克桑德雷
阿尔丁顿
阿波里奈
艾吕雅
阿拉贡
埃利蒂斯
奥哈拉
耶胡达"阿米亥
约翰"阿什贝利
B
布雷兹特里特
布莱克
拜伦
巴德内伊
布莱希特
邦维尔
波德莱尔
勃柳索夫
勃洛克
巴耶霍
布奇
贝恩
贝歇尔
布勒东
博尔赫斯
勃莱
波尔塔
博纳福瓦
伊丽莎白"毕肖普
胡方
C
路易斯'巴斯'德'卡蒙斯
保罗"策兰
D
但丁
多恩
德莱顿
丁尼生
德鲁尼娜
鲍勃"迭兰
戴墨尔
邓南遮
达里奥
戴"劳伦斯
德尔
迪更生
E
莪相
莪默"伽亚谟
F
弗洛斯特
菲特
弗"福林特
G
歌德
戈蒂耶
葛奥尔格
果尔蒙
戈沃尼
戈姆林格
伊凡"戈尔
H
荷马
赫希俄德
海涅
惠特曼
哈代
霍夫曼斯塔尔
海姆
海森毕特尔
J
柯尔律治
约翰"济慈
吉洪诺夫
加西亚"洛尔卡
杰尔比诺
金斯伯格
吉皮乌斯
伽姆扎托夫
K
卡利
克"罗塞蒂
克洛岱尔
夸西莫多
卡博隆尼
格雷戈里"柯索
L
拉封丹
卢克莱修
勒夫莱斯
罗杰斯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罗宾森
林赛
利勒
但丁"罗塞蒂
李利恩克隆
莱蒙托夫
里尔克
兰波
拉斯克尔-许勒尔
埃"罗厄尔
菲利普"拉金
洛"罗厄尔
吕姆
M
弥尔顿
曼杰尔什坦姆
马雅科夫斯基
麦克迪尔米德
麦克尼斯
马斯特斯
麦凯
马拉美
蒙塔莱
安"马查多
米斯特拉尔
马里内蒂
米朔
麦克戈
切"米沃什
安东尼奥"马查多
默温
曼德尔斯塔姆
N
纳什
聂鲁达
P
蒲柏
彭斯
帕斯捷尔纳克
爱伦"坡
普吕多姆
帕皮尼
帕拉采斯基
艾兹拉"庞德
佩斯
帕斯
普拉斯
帕拉
普莱维尔
Q
乔叟
琼森
乔伊斯
S
莎士比亚
莎孚
萨克林
司各特
司班德
桑德葆
斯温伯格
斯蒂文斯
索菲奇
斯特拉姆
斯塔特勒
苏波
施奈德
索德格朗
T
特瓦尔朵夫斯基
托"休姆
特拉克尔
狄兰"托马斯
伦"托马斯
特兰斯特罗默
库尔特"图霍夫斯基
W
维吉尔
渥兹华斯
沃罗诺夫
王尔德
魏尔伦
瓦雷里
维尔哈伦
翁加雷蒂
魏"威廉斯
韦费尔
瓦尔费斯
维多夫罗
沃伦
X
雪莱
休斯
希梅内斯
希"杜里特尔
夏尔
希内
Y
伊萨科夫斯基
叶赛宁
叶甫图申柯
叶芝
耶麦
约"弗拉契
扬德尔
阿蒂拉"尤诺夫赞同
124| 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wo871113 | 二级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很充分!
相关内容
2010-10-12 朋友,能不能帮我推荐几首关于求爱的诗歌,要现在诗歌,最好是国外的著... 8
2008-8-24 谁能介绍一些国外的著名诗人或者作家 45
2011-8-12 国外威客网站有哪些?有没有好一点的国外威客网址导航?麻烦推荐下 1
2011-8-11 国外商务礼品有哪些??
2011-8-11 国外品牌手机有哪些 1
更多关于国外的诗人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著名诗人
等待您来回答0回答狼牙山五壮士的情节曲线.0回答100大学前3年平均分大概82 准备毕业申请德国的大学 学的工业设计 大概能....1回答10谁知道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口语交际习作五咋写??在线等速度哦.0回答5请问一下,亚运公交补贴发放时间是什么时候?知道的请回复下,谢谢啦!....0回答为什么广东惠州会计从业资格证网上报名时不能上传照片呀?.2回答10狼牙山五壮士.1回答10我是中北大学(非211大学)大三学生 学分绩点2.27 零德语基础 想大学....2回答六年级五单元口语交际资料(要快).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其他回答 共13条
2010-11-15 21:15 蔷薇可爱 | 一级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 散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哲学家)
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他生在麻省康柯德镇,1817年7月12日诞生。他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是并没有在文学上有优异的成绩。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现在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他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
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但是梭罗从来没有踌躇。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他不肯为了狭窄的技艺或是职业而放弃他在学问和行动上的大志,他的目标是一种更广博的使命,一种艺术,能使我们好好地生活。如果他蔑视而且公然反抗别人的意见,那只是因为他一心一意要使他的行为与他自己的信仰协调。他从来不懒惰或是任性,他需要钱的时候,情愿做些与他性情相近的体力劳动来赚钱——-如造一只小船或是一道篱笆,种植,接技,测量,或是别的短期工作——-尔不愿长期地受雇。他有吃苦耐劳的习惯,生活上的需要又很少,又精通森林里的知识,算术又非常好,他在世界上任何地域都可以谋生。他可以比别人费较少的功夫来供给他的需要。所以他可以保证有闲暇的时间。 赞同
0| 评论
2010-11-15 23:41 YoonJea允 | 一级
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素有“诗国中的拿破仑”之称。他是欧洲反对“神圣同盟”的思想领袖,1823年投入到希腊人民的争取独立的战争中。在文艺创作中,通过各种奇妙的艺术形象,传达出“自己高傲心灵的叹息”他笔下的拥有英勇不屈性格的“拜伦式英雄”的形象,曾经轰动的欧洲文坛。
泰戈尔,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印度著名近代诗人、作家。一生创作50多部诗集,诗风格调清新,琅琅上口,感情真挚。 赞同
0| 评论
2010-11-16 20:47 格格水晶公主 | 二级
我知道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 散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哲学家)
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他生在麻省康柯德镇,1817年7月12日诞生。他1837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是并没有在文学上有优异的成绩。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现在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他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
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但是梭罗从来没有踌躇。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他不肯为了狭窄的技艺或是职业而放弃他在学问和行动上的大志,他的目标是一种更广博的使命,一种艺术,能使我们好好地生活。如果他蔑视而且公然反抗别人的意见,那只是因为他一心一意要使他的行为与他自己的信仰协调。他从来不懒惰或是任性,他需要钱的时候,情愿做些与他性情相近的体力劳动来赚钱——-如造一只小船或是一道篱笆,种植,接技,测量,或是别的短期工作——-尔不愿长期地受雇。 赞同
0| 评论
2010-11-16 20:53 热心网友
拜伦
巴德内伊
布莱希特
邦维尔
波德莱尔
勃柳索夫
勃洛克
巴耶霍
布奇
贝恩 赞同

雨果 普希金 泰戈尔 拜伦 阿赫马托娃 奥登 爱默生 艾略特 阿莱克桑德雷 阿波利泰 艾吕雅 阿拉贡 埃利蒂斯 奥哈拉 赞同
0| 评论
2010-11-23 18:34 了快捷回复 | 二级
阿赫马托娃
奥登
爱默生
艾略特
阿莱克桑德雷
阿尔丁顿
阿波里奈
艾吕雅
阿拉贡
埃利蒂斯
奥哈拉
耶胡达"阿米亥
约翰"阿什贝利
B
布雷兹特里特
布莱克
拜伦
巴德内伊
布莱希特
邦维尔
波德莱尔
勃柳索夫
勃洛克
巴耶霍
布奇
贝恩
贝歇尔
布勒东
博尔赫斯
勃莱
波尔塔
博纳福瓦
伊丽莎白"毕肖普
胡方
C
路易斯'巴斯'德'卡蒙斯
保罗"策兰
D
但丁
多恩
德莱顿
丁尼生
德鲁尼娜
鲍勃"迭兰
戴墨尔
邓南遮
达里奥
戴"劳伦斯
德尔
迪更生
E
莪相
莪默"伽亚谟
F
弗洛斯特
菲特
弗"福林特
G
歌德
戈蒂耶
葛奥尔格
果尔蒙
戈沃尼
戈姆林格
伊凡"戈尔
H
荷马
赫希俄德
海涅
惠特曼
哈代
霍夫曼斯塔尔
海姆
海森毕特尔
J
柯尔律治
约翰"济慈
吉洪诺夫
加西亚"洛尔卡
杰尔比诺
金斯伯格
吉皮乌斯
伽姆扎托夫
K
卡利
克"罗塞蒂
克洛岱尔
夸西莫多
卡博隆尼
格雷戈里"柯索
L
拉封丹
卢克莱修
勒夫莱斯
罗杰斯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罗宾森
林赛
利勒
但丁"罗塞蒂
李利恩克隆
莱蒙托夫
里尔克
兰波
拉斯克尔-许勒尔
埃"罗厄尔
菲利普"拉金
洛"罗厄尔
吕姆
M
弥尔顿
曼杰尔什坦姆
马雅科夫斯基
麦克迪尔米德
麦克尼斯
马斯特斯
麦凯
马拉美
蒙塔莱
安"马查多
米斯特拉尔
马里内蒂
米朔
麦克戈
切"米沃什
安东尼奥"马查多
默温
曼德尔斯塔姆
N
纳什
聂鲁达
P
蒲柏
彭斯
帕斯捷尔纳克
爱伦"坡
普吕多姆
帕皮尼
帕拉采斯基
艾兹拉"庞德
佩斯
帕斯
普拉斯
帕拉
普莱维尔
Q
乔叟
琼森
乔伊斯
S
莎士比亚
莎孚
萨克林
司各特
司班德
桑德葆
斯温伯格
斯蒂文斯
索菲奇
斯特拉姆
斯塔特勒
苏波
施奈德
索德格朗
T
特瓦尔朵夫斯基
托"休姆
特拉克尔
狄兰"托马斯
伦"托马斯
特兰斯特罗默
库尔特"图霍夫斯基
W
维吉尔
渥兹华斯
沃罗诺夫
王尔德
魏尔伦
瓦雷里
维尔哈伦
翁加雷蒂
魏"威廉斯
韦费尔
瓦尔费斯
维多夫罗
沃伦
X
雪莱
休斯
希梅内斯
希"杜里特尔
夏尔
希内
Y
伊萨科夫斯基
叶赛宁
叶甫图申柯
叶芝
耶麦
约"弗拉契
扬德尔
阿蒂拉"尤诺夫 赞同
0| 评论
2010-11-23 19:48 热心网友
叶赛宁,泰戈尔,雪莱,最佳答案叶芝 普希金 叶赛宁 爱默生 尼采
聂鲁达 莱蒙托夫 济慈 屠格涅夫 海涅
歌德 巴尔蒙特 拜伦 泰戈尔 阿赫玛托娃
狄金森 雪莱 艾略特

A. 欧洲

英国

贝奥武甫 乔叟 斯宾塞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暴风雨 李尔王 麦克白 奥赛罗 裘力斯·凯撒
罗密欧与朱丽叶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琼森 米尔顿
多恩 马维尔 格雷 布莱克 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 司各特 拜伦 雪莱 济慈
艾米莉·勃朗特 勃朗宁夫人 菲茨杰拉德 丁尼生 勃朗宁
阿诺德 哈代 艾略特 劳伦斯 狄兰·托马斯
麦凯格 麦克林 R·S·托马斯 休斯 拉金

爱尔兰

叶芝 希尼

比利时

凡尔哈伦

法国

罗兰之歌 维庸 杜·贝莱 高乃依 雨果
波德莱尔 马拉美 魏尔伦 洛特雷阿蒙 兰波
古尔蒙 让·图莱 雅姆 保罗·法尔格 克洛岱尔
瓦雷里 佩吉 苏佩维埃尔 布洛东 艾吕雅
阿波里奈尔 普莱维尔 阿拉贡 保尔·福尔 埃雷迪亚
阿尔托 勒韦迪 拜斯 普吕多姆 哥尔
博斯凯 博纳富瓦

西班牙

德·拉·克鲁斯 维加 贝克尔 贡戈拉 希梅内斯
马查多 乌纳穆诺 洛尔迦 阿莱桑德雷 阿尔维蒂
萨利纳斯 迪埃戈 阿隆索 纪廉 埃尔南德斯
塔伦斯

葡萄牙

肯塔尔 佩索亚 安德雷森 阿拉乌若 奥里维拉
萨拉马戈

意大利

《神曲》 彼特拉克 塔索 翁加雷蒂 夸西莫多
蒙塔莱

希腊

《伊利亚特》 《奥德赛》 萨福 赫西俄德 艾利蒂斯
塞弗里斯 里索斯

奥地利

里尔克 特拉克尔 策兰

匈牙利

裴多菲

德国

歌德 荷尔德林 海涅 拉斯克-许勒 艾兴多尔夫
尼采 格拉斯

瑞士

黑塞 雅各泰

罗马尼亚

索列斯库 凯瑟

俄国

伊戈尔远征记 丘特切夫 普希金 莱蒙托夫 安年斯基
巴尔蒙特 索洛古勃 梅烈日柯夫斯基 安·别雷 洛赫维茨卡娅
赫列勃尼科夫 库兹明 谢维里亚宁 勃洛克 勃留索夫
吉皮乌斯 蒲宁 索洛维约夫 马·沃洛申 霍达谢维奇
古米廖夫 阿赫玛托娃 茨维塔耶娃 曼德尔施塔姆 帕斯捷尔纳克
叶赛宁 维亚·伊万诺夫

波兰

密茨凯维奇 米沃什 辛波丝卡 申切斯卡 卡波维兹
赫伯特 罗兹维克

捷克

赫鲁伯 塞弗尔特

芬兰

索德格朗 绍尔茨

瑞典

海顿斯坦 特兰斯特罗默 拉格克维斯特 马丁松

挪威

豪格

冰岛

斯泰纳尔 布拉吉 马格努松 古德蒙兹多蒂尔

B. 美洲

阿兹台克

特拉特卡岑

爱斯基摩

诗二首

美国

爱伦·坡 爱默生 惠特曼 狄更生 斯蒂芬·克兰
史蒂文斯 弗罗斯特 桑德堡 威廉斯 庞德
杜丽特尔 奥登 卡明斯 克莱恩 罗伯特·邓肯
奥尔森 A·R·阿门斯 金斯堡 约翰·阿什伯利 塔特
兰斯敦·休斯 默温 勃莱 毕肖普 罗伯特·洛威尔
普拉斯 贝里曼 塞克斯顿 斯诺德格拉斯 奥哈拉
布洛茨基 艾米·洛威尔 米蕾 梯斯苔尔 马斯特斯
斯塔福德 艾德里安娜·里奇 伊格内托金内尔 拉尼尔
奥利弗 麦克里许 杰弗斯 路易斯·格吕克

加拿大

阿特伍德 布洛克

阿根廷

卢贡内斯 博尔赫斯 斯托尔尼

哥伦比亚

哈克夫 瓦伦西亚 卡兰萨

巴西

奥里维拉 班代拉 拉莫斯 莫拉埃斯 内托
伊沃 梅雷莱斯

委内瑞拉

西尔瓦

乌拉圭

阿古斯蒂尼 伊巴博罗

智利

聂鲁达 密斯特拉尔 维多夫罗

秘鲁

巴列霍

墨西哥

帕斯

尼加拉瓜

达里奥

圣卢西亚

沃尔科特

波多黎各

马托斯

C. 亚洲

希伯来

《圣经诗歌》

巴比伦

吉尔伽美什 伊什塔尔下阴间

古阿拉伯

穆海勒希勒 盖斯 韩莎

印度

泰戈尔

斯里兰卡

西格利亚诗选

尼泊尔

珍黛妮·沙阿

以色列

阿米亥 《阿米亥诗选》

黎巴嫩

纪伯伦

日本

谷川俊太郎 与谢野晶子 石川啄木 岛崎藤村

朝鲜|韩国

金素月 鞠孝汶 柳谨助 文忠成

越南

刘仲庐

泰国

诗琳通

菲律宾

黎萨尔

印尼西亚

哈姆扎 伦德拉

D. 非洲

埃及

亡灵书 尼罗河颂 新王朝时期的情歌 阿顿颂诗
邵基 艾布·沙迪

突尼斯

沙比

阿尔及利亚

狄布

尼日利亚

奥基格博 索因卡

塞内加尔

桑戈尔

南非

勃鲁图斯

E. 澳洲

新西兰

巴克斯特 赞同
0| 评论
2010-11-24 19:42 qin泽茜 | 二级
- 1z,不小蝶。 赞同
0| 评论
2010-11-25 12:06 a694455812 | 一级
印度诗人泰戈尔(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他的名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著作《飞鸟集》、《草叶集》等等等等。
英国诗人雪莱(珀西·比西·雪莱)、拜伦(乔治·戈登·拜伦)、济慈(约翰·济慈)。
雪莱三大颂之一《西风颂》:
西风颂
1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2
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
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
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
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3
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
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在水天辉映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
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
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
4
哎,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
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
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天空
(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
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
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骄傲、轻捷而不驯。
5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乐
将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但愿你给予我
狂暴的精神!奋勇者呵,让我们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赞同
0| 评论
分享到: 蔺哲88二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您有5个新赞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7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於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腊逝世),英国诗人;作家,世袭爵位,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引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又译摆伦。其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以拉丁文般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诗人。诗风凝炼,意象纷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语法於不顾。生前只出版过10首诗,默默无闻,死後近70年开始得到文学界的认真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与同时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为美国最伟大诗人;其驾驭英语的能力,被认为可跟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说明 · 关於))[ˈgøːtə],亦作Göthe,出生时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出生於1749年8月28日,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逝於1832年3月22日,魏玛)作为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是魏玛的古典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时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Friedrich Schelling)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诗人,以《寓言诗》(Fables choisies mises en vers)留名後世。

米哈伊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诗人。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是一位重要的德语诗人,除了创作德语诗歌外还攥写小说、剧本以及一些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是里尔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末的诗歌裁体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

让·尼古拉·阿尔图尔·兰波,或译“亚瑟·兰波”、“阿尔蒂尔·兰波”,“林包德”(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生于伦敦。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弥尔顿在剑桥大学的克莱斯特学院完成他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便开始专心于诗歌写作。1632年至1638年五年间,弥尔顿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住到他父亲郊外的别墅中,整日整夜的阅读,他几乎看全了当时所有英语、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作品。在这段时期弥尔顿写作了《酒神之假面舞会》等一些作品。

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前苏联诗人。生于格鲁吉亚巴格达迪的一个林务官家庭。学生时期曾参加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下活动。早期诗作带有未来主义色彩。十月革命后的《我们的进行曲》、《革命颂》等诗作歌颂了十月革命,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结合。1919年后参加《罗斯塔之窗》工作,写诗作画同反对派进行斗争。1924年列宁逝世后,发表长诗《列宁》,深切悼念这位伟大的领袖。曾出访过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写了《我发现美洲》、《百老汇》等国际题材的诗篇。还写有《臭虫》、《澡堂》等讽刺喜剧等作品。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尔多·瑞耶斯·巴索阿托(Neftali Ricardo Reyes Basoalto),当代智利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是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年—1400年),英国中世纪著名作家,出生于一个酒商家庭。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的部队远征法国,被法军俘虏,不久以黄金赎回。乔叟当过国王侍从,出使许多欧洲国家,两度访问义大利,发现了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起了极大的作用。其著作有《公爵夫人之书》、《声誉之宫》、《百鸟会议》、《贤妇传说》、《特洛伊罗斯与克丽西达》,以及《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乔叟於1400年10月25日在伦敦逝世,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诗人之角”。乔叟的死因不明,可能是被谋杀,英国的中世纪研究专家特裏·琼斯曾出了一本书《谁谋杀了乔叟?》。

詹姆斯·奥古斯汀·艾洛依休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苏醒》(1939)。

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年--1832年)是一个英国著名作家。
司各特18个月时患小儿麻痹症而有腿萎缩。12岁时进爱丁堡大学。他十分欣赏德国的“狂飙文学”,翻译过德国著名民谣《莱诺尔》。1802年司各特出版《苏格兰边区歌两集》。1805年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最后一个吟游诗人之歌》问世。此后他投资印刷行业。1808年出版诗歌《玛米恩》,以后他创作了《湖边夫人》、《特里亚明的婚礼》、《岛屿的领主》等一系列诗歌。他最后一部长诗是《无畏的哈罗尔德》。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威尔士诗人、作家。生于1914年,英国南威尔士,其父是一位中学校长。托马斯很早就表现出对于文学的特殊兴趣,他中学的时候曾担任学校刊物的主编,并发表了一些诗作。1931年,17岁的托马斯离开了家乡前往伦敦开始他的写作事业。20岁那年,托马斯发表了第一本诗集《诗十八首》,当时的评论界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位年轻的诗人。但是美国的一些出版商却很看好他,把他之前所出的三本书做成一部合集《我生活的世界》在美国发行,这部合集后来为他赢得了威廉·福亥尔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为英国广播公司服务,战后他仍为该公司的一套文艺节目写稿播音。1946年,托马斯发表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这部诗集为他带来了名誉和作为诗人的地位。评论界普遍认为托马斯是继奥登以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诗人。托马斯的诗作大体属于超现实主义流派,其诗中所蕴含的内容较具有梦幻色彩,通过对于意象的描绘堆砌,托马斯所创造出来的诗境往往引人入胜。另外,托马斯很注重押韵,其诗以善于朗诵闻名。除了写诗,托马斯也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发表在诗文集《爱的地图》中,并写了几个电影剧本,如《三个怪姐妹》等。1953年,托马斯在切尔西旅馆逝世,享年39岁。

王尔德(Oscar Wilde,又译奥斯卡·怀尔德,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

雪莱,全名珀西·比西·雪莱[1](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一般译作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其祖父是受封的男爵,其父是议员。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参考资料:http://iask.sina.com.cn/b/7402205.html

第2个回答  2011-11-17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於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腊逝世),英国诗人;作家,世袭爵位,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引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又译摆伦。其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以拉丁文般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诗人。诗风凝炼,意象纷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语法於不顾。生前只出版过10首诗,默默无闻,死後近70年开始得到文学界的认真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与同时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为美国最伟大诗人;其驾驭英语的能力,被认为可跟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说明 · 关於))[ˈgøːtə],亦作Göthe,出生时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出生於1749年8月28日,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逝於1832年3月22日,魏玛)作为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是魏玛的古典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时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Friedrich Schelling)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诗人,以《寓言诗》(Fables choisies mises en vers)留名後世。

米哈伊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诗人。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是一位重要的德语诗人,除了创作德语诗歌外还攥写小说、剧本以及一些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是里尔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末的诗歌裁体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

让·尼古拉·阿尔图尔·兰波,或译“亚瑟·兰波”、“阿尔蒂尔·兰波”,“林包德”(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生于伦敦。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弥尔顿在剑桥大学的克莱斯特学院完成他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便开始专心于诗歌写作。1632年至1638年五年间,弥尔顿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住到他父亲郊外的别墅中,整日整夜的阅读,他几乎看全了当时所有英语、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作品。在这段时期弥尔顿写作了《酒神之假面舞会》等一些作品。

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前苏联诗人。生于格鲁吉亚巴格达迪的一个林务官家庭。学生时期曾参加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下活动。早期诗作带有未来主义色彩。十月革命后的《我们的进行曲》、《革命颂》等诗作歌颂了十月革命,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结合。1919年后参加《罗斯塔之窗》工作,写诗作画同反对派进行斗争。1924年列宁逝世后,发表长诗《列宁》,深切悼念这位伟大的领袖。曾出访过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写了《我发现美洲》、《百老汇》等国际题材的诗篇。还写有《臭虫》、《澡堂》等讽刺喜剧等作品。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尔多·瑞耶斯·巴索阿托(Neftali Ricardo Reyes Basoalto),当代智利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是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年—1400年),英国中世纪著名作家,出生于一个酒商家庭。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的部队远征法国,被法军俘虏,不久以黄金赎回。乔叟当过国王侍从,出使许多欧洲国家,两度访问义大利,发现了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起了极大的作用。其著作有《公爵夫人之书》、《声誉之宫》、《百鸟会议》、《贤妇传说》、《特洛伊罗斯与克丽西达》,以及《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乔叟於1400年10月25日在伦敦逝世,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诗人之角”。乔叟的死因不明,可能是被谋杀,英国的中世纪研究专家特裏·琼斯曾出了一本书《谁谋杀了乔叟?》。

詹姆斯·奥古斯汀·艾洛依休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苏醒》(1939)。

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年--1832年)是一个英国著名作家。
司各特18个月时患小儿麻痹症而有腿萎缩。12岁时进爱丁堡大学。他十分欣赏德国的“狂飙文学”,翻译过德国著名民谣《莱诺尔》。1802年司各特出版《苏格兰边区歌两集》。1805年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最后一个吟游诗人之歌》问世。此后他投资印刷行业。1808年出版诗歌《玛米恩》,以后他创作了《湖边夫人》、《特里亚明的婚礼》、《岛屿的领主》等一系列诗歌。他最后一部长诗是《无畏的哈罗尔德》。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威尔士诗人、作家。生于1914年,英国南威尔士,其父是一位中学校长。托马斯很早就表现出对于文学的特殊兴趣,他中学的时候曾担任学校刊物的主编,并发表了一些诗作。1931年,17岁的托马斯离开了家乡前往伦敦开始他的写作事业。20岁那年,托马斯发表了第一本诗集《诗十八首》,当时的评论界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位年轻的诗人。但是美国的一些出版商却很看好他,把他之前所出的三本书做成一部合集《我生活的世界》在美国发行,这部合集后来为他赢得了威廉·福亥尔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为英国广播公司服务,战后他仍为该公司的一套文艺节目写稿播音。1946年,托马斯发表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这部诗集为他带来了名誉和作为诗人的地位。评论界普遍认为托马斯是继奥登以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诗人。托马斯的诗作大体属于超现实主义流派,其诗中所蕴含的内容较具有梦幻色彩,通过对于意象的描绘堆砌,托马斯所创造出来的诗境往往引人入胜。另外,托马斯很注重押韵,其诗以善于朗诵闻名。除了写诗,托马斯也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发表在诗文集《爱的地图》中,并写了几个电影剧本,如《三个怪姐妹》等。1953年,托马斯在切尔西旅馆逝世,享年39岁。

王尔德(Oscar Wilde,又译奥斯卡·怀尔德,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

雪莱,全名珀西·比西·雪莱[1](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一般译作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其祖父是受封的男爵,其父是议员。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第3个回答  2011-11-19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中文名: 希金
外文名: 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
国籍: 俄罗斯
出生地: 俄罗斯莫斯科
出生日期: 1799年6月6日
逝世日期: 1837年1月29日
职业: 诗人
主要成就: 现代俄国文学的始创人
代表作品: 《叶甫根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

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生於波士顿,美国思想家、文学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一位美国/英国诗人、评论家、剧作家,其作品对二十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年,60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年1月22日在英国伦敦出生-1824年4月19日在希腊逝世),英国诗人;作家,世袭爵位,人称拜伦勋爵Lord Byron,引领风骚的浪漫主义文学泰斗,又译摆伦。其代表作有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等。唐·璜是一部未完的作品。

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也译做贝托尔德·布莱希特,1898年2月10日 - 1956年8月14日)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戏剧家与诗人。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以诗集《恶之花》(Les fleurs du mal)留名後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s Luis Borges,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 ,阿根廷作家。他的作品以拉丁文般隽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见长

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以长诗《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诗人。诗风凝炼,意象纷沓,比喻尖新,常置格律以至语法於不顾。生前只出版过10首诗,默默无闻,死後近70年开始得到文学界的认真关注,被现代派诗人追认为先驱。与同时代的惠特曼,一同被奉为美国最伟大诗人;其驾驭英语的能力,被认为可跟莎士比亚相提并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说明 · 关於))[ˈgøːtə],亦作Göthe,出生时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出生於1749年8月28日,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 逝於1832年3月22日,魏玛)作为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是魏玛的古典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年12月13日—1856年2月17日),出生时用名哈利·海涅(Harry Heine),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诗人和新闻工作者之一。海涅既是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浪漫主义的超越者。他使日常语言诗意化,将报刊上的文艺专栏和游记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赋予了德语一种罕为人知的风格上的轻松与优雅。作为批评家、热心于政治的新闻工作者、随笔作家、讽刺性杂文作家、论战者,他既受喜爱,又遭惧怕。他是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德国诗人中的一员。海涅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可能是由门德尔松为之作曲的通过音乐传播的《乘着歌声的翅膀》。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

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老水手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Friedrich Schelling)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1](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年7月8日—1695年4月13日),法国诗人,以《寓言诗》(Fables choisies mises en vers)留名後世。

米哈伊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 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俄国诗人。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是一位重要的德语诗人,除了创作德语诗歌外还攥写小说、剧本以及一些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是里尔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19世纪末的诗歌裁体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

让·尼古拉·阿尔图尔·兰波,或译“亚瑟·兰波”、“阿尔蒂尔·兰波”,“林包德”(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生于伦敦。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学者,弥尔顿在剑桥大学的克莱斯特学院完成他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后,便开始专心于诗歌写作。1632年至1638年五年间,弥尔顿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住到他父亲郊外的别墅中,整日整夜的阅读,他几乎看全了当时所有英语、希腊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作品。在这段时期弥尔顿写作了《酒神之假面舞会》等一些作品。

弗拉基米尔·马雅科夫斯基(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Маяковский,1893年7月19日—1930年4月14日),前苏联诗人。生于格鲁吉亚巴格达迪的一个林务官家庭。学生时期曾参加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地下活动。早期诗作带有未来主义色彩。十月革命后的《我们的进行曲》、《革命颂》等诗作歌颂了十月革命,呼吁艺术家同革命结合。1919年后参加《罗斯塔之窗》工作,写诗作画同反对派进行斗争。1924年列宁逝世后,发表长诗《列宁》,深切悼念这位伟大的领袖。曾出访过法国、西班牙、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写了《我发现美洲》、《百老汇》等国际题材的诗篇。还写有《臭虫》、《澡堂》等讽刺喜剧等作品。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尔多·瑞耶斯·巴索阿托(Neftali Ricardo Reyes Basoalto),当代智利诗人,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是美国著名诗人、文学家。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1340年—1400年),英国中世纪著名作家,出生于一个酒商家庭。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的部队远征法国,被法军俘虏,不久以黄金赎回。乔叟当过国王侍从,出使许多欧洲国家,两度访问义大利,发现了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起了极大的作用。其著作有《公爵夫人之书》、《声誉之宫》、《百鸟会议》、《贤妇传说》、《特洛伊罗斯与克丽西达》,以及《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乔叟於1400年10月25日在伦敦逝世,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诗人之角”。乔叟的死因不明,可能是被谋杀,英国的中世纪研究专家特裏·琼斯曾出了一本书《谁谋杀了乔叟?》。

詹姆斯·奥古斯汀·艾洛依休斯·乔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苏醒》(1939)。

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年--1832年)是一个英国著名作家。
司各特18个月时患小儿麻痹症而有腿萎缩。12岁时进爱丁堡大学。他十分欣赏德国的“狂飙文学”,翻译过德国著名民谣《莱诺尔》。1802年司各特出版《苏格兰边区歌两集》。1805年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最后一个吟游诗人之歌》问世。此后他投资印刷行业。1808年出版诗歌《玛米恩》,以后他创作了《湖边夫人》、《特里亚明的婚礼》、《岛屿的领主》等一系列诗歌。他最后一部长诗是《无畏的哈罗尔德》。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威尔士诗人、作家。生于1914年,英国南威尔士,其父是一位中学校长。托马斯很早就表现出对于文学的特殊兴趣,他中学的时候曾担任学校刊物的主编,并发表了一些诗作。1931年,17岁的托马斯离开了家乡前往伦敦开始他的写作事业。20岁那年,托马斯发表了第一本诗集《诗十八首》,当时的评论界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位年轻的诗人。但是美国的一些出版商却很看好他,把他之前所出的三本书做成一部合集《我生活的世界》在美国发行,这部合集后来为他赢得了威廉·福亥尔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为英国广播公司服务,战后他仍为该公司的一套文艺节目写稿播音。1946年,托马斯发表了他最重要的一部诗集《死亡和出场》,这部诗集为他带来了名誉和作为诗人的地位。评论界普遍认为托马斯是继奥登以后英国的又一位重要诗人。托马斯的诗作大体属于超现实主义流派,其诗中所蕴含的内容较具有梦幻色彩,通过对于意象的描绘堆砌,托马斯所创造出来的诗境往往引人入胜。另外,托马斯很注重押韵,其诗以善于朗诵闻名。除了写诗,托马斯也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发表在诗文集《爱的地图》中,并写了几个电影剧本,如《三个怪姐妹》等。1953年,托马斯在切尔西旅馆逝世,享年39岁。

王尔德(Oscar Wilde,又译奥斯卡·怀尔德,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

雪莱,全名珀西·比西·雪莱[1](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一般译作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其祖父是受封的男爵,其父是议员。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第4个回答  2011-11-21
阿赫马托娃
奥登
爱默生
艾略特
阿莱克桑德雷
阿尔丁顿
阿波里奈
艾吕雅
阿拉贡
埃利蒂斯
奥哈拉
耶胡达"阿米亥
约翰"阿什贝利
B
布雷兹特里特
布莱克
拜伦
巴德内伊
布莱希特
邦维尔
波德莱尔
勃柳索夫
勃洛克
巴耶霍
布奇
贝恩
贝歇尔
布勒东
博尔赫斯
勃莱
波尔塔
博纳福瓦
伊丽莎白"毕肖普
胡方
C
路易斯'巴斯'德'卡蒙斯
保罗"策兰
D
但丁
多恩
德莱顿
丁尼生
德鲁尼娜
鲍勃"迭兰
戴墨尔
邓南遮
达里奥
戴"劳伦斯
德尔
迪更生
E
莪相
莪默"伽亚谟
F
弗洛斯特
菲特
弗"福林特
G
歌德
戈蒂耶
葛奥尔格
果尔蒙
戈沃尼
戈姆林格
伊凡"戈尔
H
荷马
赫希俄德
海涅
惠特曼
哈代
霍夫曼斯塔尔
海姆
海森毕特尔
J
柯尔律治
约翰"济慈
吉洪诺夫
加西亚"洛尔卡
杰尔比诺
金斯伯格
吉皮乌斯
伽姆扎托夫
K
卡利
克"罗塞蒂
克洛岱尔
夸西莫多
卡博隆尼
格雷戈里"柯索
L
拉封丹
卢克莱修
勒夫莱斯
罗杰斯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罗宾森
林赛
利勒
但丁"罗塞蒂
李利恩克隆
莱蒙托夫
里尔克
兰波
拉斯克尔-许勒尔
埃"罗厄尔
菲利普"拉金
洛"罗厄尔
吕姆
M
弥尔顿
曼杰尔什坦姆
马雅科夫斯基
麦克迪尔米德
麦克尼斯
马斯特斯
麦凯
马拉美
蒙塔莱
安"马查多
米斯特拉尔
马里内蒂
米朔
麦克戈
切"米沃什
安东尼奥"马查多
默温
曼德尔斯塔姆
N
纳什
聂鲁达
P
蒲柏
彭斯
帕斯捷尔纳克
爱伦"坡
普吕多姆
帕皮尼
帕拉采斯基
艾兹拉"庞德
佩斯
帕斯
普拉斯
帕拉
普莱维尔
Q
乔叟
琼森
乔伊斯
S
莎士比亚
莎孚
萨克林
司各特
司班德
桑德葆
斯温伯格
斯蒂文斯
索菲奇
斯特拉姆
斯塔特勒
苏波
施奈德
索德格朗
T
特瓦尔朵夫斯基
托"休姆
特拉克尔
狄兰"托马斯
伦"托马斯
特兰斯特罗默
库尔特"图霍夫斯基
W
维吉尔
渥兹华斯
沃罗诺夫
王尔德
魏尔伦
瓦雷里
维尔哈伦
翁加雷蒂
魏"威廉斯
韦费尔
瓦尔费斯
维多夫罗
沃伦
X
雪莱
休斯
希梅内斯
希"杜里特尔
夏尔
希内
Y
伊萨科夫斯基
叶赛宁
叶甫图申柯
叶芝
耶麦
约"弗拉契
扬德尔
阿蒂拉"尤诺夫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004997.html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8004997.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