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关西,关东,关中分别指哪些地方

如题所述

1. 关西:在汉、唐时期,通常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关西”。
2. 关东:指的是山海关以东的地区,泛指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也称作关外。
3. 关中:这一地区大致相当于现今陕西省中部平原(渭水流域),因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秦国,又名秦中。
4. 关东: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袁绍等18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自称关东联军,主要指虎牢关以东的地区。
5. 近现代的关东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四盟市,泛称为“东北”,明代以后俗称“关东”,清朝后又称之为满洲东三省。
6. 关西:在《赤壁之战》中提到:“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于五代时的记载,《旧五代史》的《五行志》中提到后晋天福年间“关西郡”发生蝗灾。而《旧五代史》的《郡县志》中并无“关西郡”,但有“关西道”。这可能是因为五代时期政权更迭,行政区划也相应混乱。
7. 关中:地处秦岭山脉之南,渭河穿流其中,物产丰富,人才辈出。四周地形险要,易于防守,自战国时期起便有“四塞之国”的美誉。因此,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形容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于此。
8. 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提出“连横”策略,称赞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称其为“天府之国”,这比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要早半个多世纪。关中自战国时期郑国渠修建后,便成为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宝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