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曹丕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为何孙权整整迟到了8年呢?

如题所述

因为曹丕找到了自己相对合法的理由或借口,而孙权却一直没有找到,直到229年。

一、称帝这件事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开始,称帝这件事还是相当谨慎的,没有相当大的地盘,没有法理支持,还是很少人敢于称帝的。

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需要的凭借虽然越来越少,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只要占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阿猫阿狗都可以称帝。所以大多以为,有自己的地盘了,干嘛不称帝呢?

但实际上,称帝这事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实力到了,适当提高自己的地位,有利于封赏部下更多的爵位和利益,因此对于提高部下的忠诚有一定好处。

但如果实力地位没到,贸然称帝,不仅会给人狂妄自大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称帝意味着不再臣服于任何势力,会加重对手打击你的砝码和决心,其他势力也不会再把你作为拉拢的对象而只会把你当做对手。而如果不称帝。对各方面都还有回旋的余地。

对于割据政权这一点尤为重要,能对抗所有的对手固然是好,但如果被集中围攻一旦失败,称帝者几乎必死无疑。最典型的莫过于元末各路起义军,遍地烽火,谁称王称帝,元朝廷就打谁。而躲在角落里强大自己实力的朱元璋,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因此,同样属于割据政权的曹丕、刘备、孙权来说,称帝不称帝都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并不是贸然做出的决定。

一、曹丕、刘备称帝的必然性

对于曹丕来说,称帝几乎是必然的。

    曹魏已经是天下最大的势力,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绝对具备称帝的实力;曹魏自然不可能臣服于人,也不会有任何势力有拉拢的想法;曹丕之父曹操已经完成了称公建国、称王加九锡的政治地位上升,距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跟皇帝的差别也就一个名号的问题,已经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曹丕手上有一个傀儡汉献帝,从汉献帝那里禅让帝位,名义上是汉献帝主动把帝位让给曹氏的,具备法理上的合理性。

具备称帝实力,又有法理支持,因此,220年初曹丕即位为魏王,年底,曹丕就称帝了。毫不拉稀摆带。

本来如果曹丕不称帝,刘备地位很尴尬,然而,曹丕称帝了,那么对于“汉室后裔”刘备来说,称帝也是必然之举了。

    从法理上来讲,刘备政权得以立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兴复汉室”。如果曹丕一直不称帝,那么,汉献帝是名义上的汉室,汉室并未“倾颓”,那么刘备也不具备称帝的理由。但曹丕称帝了,那么汉室倒了(并且刘备放出消息,曹丕杀了汉献帝),刘备这个根正苗红的汉室后裔如果不称帝,那“兴复汉室”不就成了一句空话?而称帝既能顺应人心,重建汉室,又能继续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吸附那些“心存汉室”的人心,因此,刘备称帝是必然之举。对于刘备的部下们来讲,要抬高自己的地位,也需要刘备称帝。不然的话,大家都是名义上的汉臣,现在曹丕已经“合法”的继承了汉的帝位,难道让大家臣服于曹丕吗?这显然不可能,因此他们也需要刘备称帝。从地位和实力上来讲,刘备已经在219年称汉中王,再进一步就是称帝了。220年的刘备,正处于相对的全盛时期,除了关羽丢失了荆州以外,刘备手中还有汉中、巴蜀之地,也勉强具备称帝的实力。从对手的角度来说,刘备本就与曹氏处于对立阶段,孙权也在偷袭荆州之后成为了敌人,刘备集团想跟孙权和曹丕一战,并没有和解的可能性,这样的情况下称帝有助于提振部队的士气,反而有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3
经济基础,政治形势决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