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自己的父母正常吗

如题所述

正常,但不是对的,需要改变这样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血脉相连,是多深厚的爱意亲人;互相至少从一开始,都是爱的出发;

为什么后期会讨厌父母,其实是两代人的生活经历的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比如父母辈长期匮乏,会占小便宜,会囤积物品,但,如今,子女辈可能站在父母辈的肩膀上享受了时代的红利,不愁吃不愁穿,怎么能体会父母为什么那么不堪。

父母老了,很难再接受改变,当你觉得和父母关系不好了,可能就是你在家庭里的担当了,你要先学会改变,有几个小方法,可以试一试:

1、每天对父母进行感恩,感恩他们把你养大,感恩他们把你带到世界上......

2、罗列父母的优点,写下来,争取写到50条,也许刚开始写不出来,慢慢去写,因为你用发现优点的出发点去观察,相信你会努力去寻找他们的好;你改变了,变得包容善意了,父母也会随之改变;

3、换一个角度看待父母的关系,从灵性角度、佛法等,父母是你出生前灵魂时的选择,他们陪你这一世一定是来教会你什么的,接着关系的不好,你会体悟,你会提高自己,你会变得更好;与父母与他人关系的不好,其实是与自己关系不好,对自己某方面还有评判,父母活出的特质里,你一定也有过,潜意识深处,所以,评判讨厌他人,可能你和他们某种特质是一样的;

4、最后,父母、家庭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点,会对你的事业、财富都有很大的帮助哦,努力变得更好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正常。
分为两种,一是他们曾经给予过你非常大的伤害,二是他们身上有一些缺点让你无法忍受并且害怕自己会变的和他们一样。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子女。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几乎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自己子女坏的。

有这种想法的仅仅是极少数人,这些人应该从自身查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处在青春判逆期,处处有逆反心理。要是一个不认识或者认识的人给你一点点好处,或者夸你表扬你一两句,你便感恩的不得了,而你的不足,别人可以纵容你,而你的父母则不会这样纵容,而是苦口婆心,再三再四的说教,你就厌烦他们,而且拿他们和别人作比较,认为还是别人好。朋友,这样你就错了,父母给了你的生命,别人会给吗?父母生你养你到上学到成家立业,他们付出了多少啊,别人会吗?所以说,你要换个位置思考,要带着感恩的心,去和父母沟通,要理解他们,这样你就不会反感他们讨厌他们了,相反你会越来越爱他们。
首先,我很理解你的感受。

我有句印象很深的话,可以说与你父母听(如果你敢的话),这句话是:

基因是你给的,成长环境是你给的,社会阶层也是你给的;还有脸埋怨孩子没出息?

说实话,单纯的从理论上来说,我完全想不出从任何地方反驳上面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提醒着我,如果未来有朝一日,自己有了儿子或者女儿吗,一定不能犯上面的错误。

事实上,也经常会发现父母生活中的其他错误,比如说话不算数,在邻居面前说自己的自己不想拿在人前的事,比如只讲他们自己的道理,比如有时候会拿自己当出气筒,比如有时候双标,等等,等等,就不举例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未来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不会像他们对待我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也曾想题主那样,讨厌自己的父母。

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只是突然某一天感觉到自己好像不应该这样。

为什么不应该这样?

为什么对他们的要求这么高呢?

诚然,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有着显赫的身份,卓越的才华,或者有着极高的修养,但是事实上,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他们信奉的是我们只是孩子,他们信奉的是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他们一般会为了哄孩子不哭而张口就来什么“再哭把你扔出去喂狼,不哭了明天给你买玩具,如何如何带你去动物园”,而事后无法对象。

而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着自己完全的独立的思想,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喜恶,他们也有自己的合法权利,和他们之间不存在随口一说之说,那些都是承诺。

所以,冲突起来是必然的。

但是,他们的这些观念是已经根深蒂固了四五十年了,让他们该过来接受我们的观念,可能吧?

别和我扯与时俱进,别和我说活到老学到老,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个意思,他们是改不过来的,这是习惯。

习惯的力量有多可怕,我就不说了。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的观念改成他们那样的,因为我们知道,相对来说,他们的观念落后了。

那怎么办呢?

我觉得我们只需要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好了,不必非要和自己的父母去挣个对错,如果他们就是那种固执的人的话。

当然,如果你的父母非常开明,我非常鼓励你挣个对错。

我叔常说,孝顺孝顺,只有顺着父母才能叫孝。

我听到这么话的时候,心理就大骂:什么狗屁逻辑。当然,某些原因,我没说出来,到现在也是,上面这句话我完全不同意,有时候,孝未必会顺,顺也未必是孝。

题主说自己常常反感她的父母,难道凭着就能说她不孝吗?大家就能凭着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着她的鼻子尖骂吗?如果有这样的人,我真是连鄙视都懒得鄙视了,因为这种人连让我鄙视的资格都没有。

题主只是心里苦。

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而自己也已经很努力了,却仍然达不到她们的期望,一方面产生了愧疚,觉得对不起自己父母的期望,所以同时,对于父母的这种越矩的行为产生了“反感。”

而这种“反感”和传统意义上的反感是不一样的,这种反感的意思是说:“求求你们别再逼我了,让我歇一会儿……”
第2个回答  2020-10-15
看情况。

  但是如果你的这个“讨厌”,现在还在长期、持续的困扰着你,而且无法让你从“讨厌”的情绪中走出来。那我们是不是有必要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讨厌”自己的父母呢?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让你心理产生了“讨厌”这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呢?如果从认知心理和情感来考虑,我们的父母大多数并不是完美的父母。这有可能在我们当上了父母后,或者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及相关的知识后,才可能会更加理解和体会到“讨厌”父母的由来和心理的成因吧。

  我们是否可以从认知和性心理的发育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我们各自父母的家庭教养模式,虽然你很“讨厌”父母的教养模式中有许多不足和缺失,但是你是否可以引申到父母的行为也是原生家庭习得而来的,对吗?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假如:你的父母文化知识相应缺乏、处理事情过于简单粗暴、有时脾气会很差、有时也在社交中显得唯唯诺诺、显得力不从心、也不会沟通等等诸多的行为与模式。那你是否会与他们沟通吗?

  你想过如何讨论这个问题的吗?是否思考过有可能跟他们原生家庭的教养模式有关呢?既然父母与个人和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那么父母的行为模式是否也在重复他们自己的原生家的庭模式呢?他们的教养模式是否也是在传承他们习得这种行为模式呢?如果你不能接受,请问你思考过用什么方式沟通父母更乐于接受和改变呢?

  当我们看到每个人的父母都并不是最完美的现实后,我们有什么感觉呢?是从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都原发于内心的爱。虽然他们的管教方法不是十分得当,有时也会激起我们的“讨厌”情绪。但是绝大多数人也会认同和所接受父母教养模式的,对吗?

  因为我们的父母在他们生孩子之前,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他们当时也不太知道如何做个好的父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父母他们的观念、思维模式、教养方法以及人生经历的传承,直接受到他们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会让我们看到他们的人生,展示出不尽完美和不尽人意的一面。通过对父母教养模式的观察与反思,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理解父母的教养模式呢?

  我们需不需要换一种认知、行为去理解和对待他们呢?过去父母的管教行为和教养模式,真正就是他们的错吗?讨论中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到上一代人会影响着下一代人模式呢?这样的思考可能对你产生更深启迪呢?你内心中是如何看待这种传承的呢?在父母眼里的子女永远都是自己的小孩,所以他们爱、操心,管教、甚至责骂,都可以提升到“我是爱你的“视角来诠释,从这个角度就算你觉得父母“烦“或者“讨厌”,但他们却依然会以自己的教养方式,这并不是容易改变的,对吗?
第3个回答  2020-10-15
1,在强烈的情感里面,爱和恨都是正常存在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是世界上最亲密并强烈的情感之一,另外就是和伴侣的关系。在这样强烈情感下,里面包含了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对孩子的期待。而有期待就自然会有落空,所以情感就会相对复杂一些。当孩子完成父母的期待时候,爱会多一些,而当希望落空的时候,就会出现恨,这个恨有时候就用讨厌孩子的方式,来推开孩子。

爱或者喜欢,是拉近孩子,把自己的期待或者未完成的心愿放到孩子身上。

恨或者讨厌,是推开孩子,表达自己的期待的落空。或者正是这样的推开,帮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父母的延续或者一部分。

在电视剧《都挺好》,姚晨扮演的女儿,是被母亲厌恶的,很早就离开了家庭。看上去是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但是姚晨却在这样被推开的地方,有了一个自由的空间施展自己,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她的大哥和二哥,因为父母的喜爱,或者说这个喜爱是一种控制,反而被束缚,在个人事业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所以,我们即使讨厌孩子,也有好的一面。

2,讨厌孩子,不过是讨厌自己的投射

我先说下投射,投射发生时,内部心理过程被个体误认为来自外部。也就是说父母讨厌孩子的时候,这个讨厌其实是来自父母自己的内部(自己),而不是外部(孩子)。但是,因为说讨厌自己,承认自己很让人讨厌,这个需要勇气,很多人都无法承受,于是把这部分投射给了孩子。

这里把讨厌的部分投射给孩子,其实也是深谋远虑的。

若投射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或被投射的内容是自我的消极和不能接受的部分,那么人际适应困难便会接踵而至。被投射对象会因为被误解而恼怒不已,感觉受到批评,嫉妒或虐待。

” 也就是说当一个大人说讨厌一个成年人的时候,对方有可能是会恼怒,或者可能产生人际冲突的。而面对自己的孩子,一个相对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投射给孩子消极的内容是安全的,孩子即使是有反击,这个反击必然也会失败的。

而且,孩子最容易做的,因为对父母天然的认同,会认同父母的投射,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让人讨厌的。

当父母投射认为孩子是让人讨厌的,然后孩子也认同自己讨厌的部分,那么父母稳稳的长在一个权威的位置,可以对孩子发号施令,让孩子言听计从。

3,孩子对父母的认同。

认同包含了两种成分:直接吸纳爱的客体,同时以防御为目的而模仿恐惧的发生。孩子对父母的认同,有一部分是因为爱自己的父母,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害怕自己被父母抛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管父母对孩子做出的事情是什么,但是相信他总是会为孩子负责的。
第4个回答  2020-10-15
讨厌自己的父母,肯定是不正常的,父母养育你,也许过程有点你接受不了,但是都是为了你好,出发点是为了你好呀,和父母沟通一下,交流一下吧,看看下面这些父母的说说1.父亲用生命的衰落老化作山,化作火,化作灯,化作路,化作一点一滴的父爱,陪伴我每一天每一秒,陪伴我一辈子。父亲啊,你的爱是女儿一生的财富,因为有了你的爱,女儿一生不会贫穷。

  2.你是雄鹰,我是小鸟;你是大树,我是小草;你是我老爸,我是你那位特调皮捣蛋的孩子,今天特意发短信给您过节呢!

  3.爱一生之父母, 爱父母之一生。 爸爸,不管您是穷是富,是贵是贱,我都永远爱您,您都是我心目中的好爸爸。

  4.牵挂是一粒饱满的种子,当你把她播种进你充满热望的土地时,你就小心翼翼的守护。守护她的嫩芽,守护它的花朵、守望它的果实。

  5.牵挂是一首期待的歌,是一首阴晴圆缺的月亮之歌,又是一首让你心灵燃烧的太阳之歌。

  6.牵挂是一种忧伤的幸福,当你牵挂一个人时,你就会想他是不是也在牵挂你。因为喜欢才牵挂,因为牵挂而忧伤,用心去感受对方的牵挂。牵挂是一份烂漫,一份深沉,一份纯美,一份质朴。

  7.走过山山水水,脚下高高低低;经历风风雨雨,还要寻寻觅觅;生活忙忙碌碌,获得多多少少,失去点点滴滴,重要的是开开心心!祝父亲节快乐!

  8.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0.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卑鄙的一部分。

  11.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