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事迹

如题所述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或前247—前195),字季(一说原名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楚辞家。他公元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在沛县起义,公元前206年首先入关推翻暴秦,后利用近五年时间消灭天下割据势力,于公前202年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登基后,刘邦一面平定诸侯王的叛乱,巩固统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修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公元前256年前247 刘邦诞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当时属楚国,今江苏丰县)。 公元前209年10月 刘邦在沛县揭竿而起,成为秦末农民起义主要领袖之一。 公元前208年 刘邦受楚怀王之命西征灭秦 公元前208年 刘邦击败秦郡守 公元前207 刘邦蓝田之战消灭秦都城主力军队 公元前207年12月 刘邦首先入关推翻暴秦,约法三章稳定局势。 公元前206年 刘邦受封为汉王。 公元前206年 刘邦平定三秦 公元前205年 彭城之战受挫 公元前203年 刘邦成皋之战以少胜多,击灭楚大司马曹咎和塞王司马欣 公元前203年 荥阳突围 公元前202年 鸿沟议和 公元前202年 垓下之战击败项羽,灭楚国 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2年 先后灭魏、灭赵、灭韩、灭燕、灭齐 公元前202年 平定南方 公元前202年 刘邦统一天下,登基称帝,建立汉朝。 公元前201年 下诏,休养生息,治理天下 公元前201年 平定临江王叛乱 公元前201年 平定燕王臧涂叛乱 公元前200年 平定韩王信叛乱 公元前200年 白登之围 公元前200年 制定礼仪 公元前199年 与匈奴和亲 公元前198年 处理赵国相谋反 公元前197年 平定赵国陈烯叛乱 公元前196年 封赵佗为南越王,巩固南方统一局面 公元前196年 平定九江王英布叛乱 公元前195年 作大风歌 公元前195年 作鸿鹄歌 公元前195年 下求贤诏 公元前195年4月25日,刘邦驾崩,终年62岁或53岁,葬于陕西长陵,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27
人物事迹简介
"太祖"与"高祖"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最后确定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而那时,“皇帝”,并不是个十分好的称号,秦始皇,始皇帝,也就传了两代,人们就认为皇帝是个不好的称号,所以刘邦称自己为皇帝,是要很大的勇气的。最初,惠帝即位尊刘邦为高祖,景帝因为以其父文帝为太宗,故改高祖之号以为太祖。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习惯性的使用初庙来称呼刘邦,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
刘邦年表
  公元前256年(一说为前247) 刘邦诞生于沛郡丰邑中阳里(当时属楚国,今江苏丰县)。 徐州沛县歌风台刘邦雕像
公元前209年10月 刘邦在沛县揭竿而起,成为秦末农民起义主要领袖之一。   公元前208年 刘邦受楚怀王之命西征灭秦   公元前208年 刘邦击败秦郡守   公元前207年 刘邦蓝田之战消灭秦都城主力军队   公元前207年12月 刘邦首先入关推翻暴秦,约法三章稳定局势。   公元前206年 刘邦受封为汉王,建立汉国,汉朝由此肇基。   公元前206年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   公元前206年 刘邦依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平定三秦,占领关中   公元前205年 彭城之战受挫   公元前203年 刘邦成皋之战以少胜多,击灭楚大司马曹咎和塞王司马欣   公元前203年 荥阳突围   公元前202年 鸿沟议和   公元前202年 垓下之战用四面楚歌之计,一边减少伤亡,一边击败项羽,灭楚国   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2年 先后灭魏、灭赵、灭韩、灭燕、灭齐   公元前202年 平定南方   公元前202年2月 刘邦统一中国,在定陶登基称帝,建立汉朝。   公元前202年5月 刘邦定都长安   公元前202年 分别分封无诸和 为闽南王和东越王,实行少数民族自治政策。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陆续下达一系列诏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治理天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公元前201年 平定临江王叛乱   公元前201年 平定燕王 臧荼叛乱   公元前200年 王韩信叛乱,匈奴入侵   公元前200年 北征匈奴,迅速平定韩王信反叛势力,先击败匈奴先头部队,后因增兵未到,轻敌致白登山之围。   公元前200年 制定礼仪   公元前199年 与匈奴和亲。领兵亲征,平定韩王信余寇,击败韩王信与匈奴勾结势力。   公元前199年 刘邦下令将六国共十万余贵族和豪强迁徙至帝都关中周围,以加强管理统治,消除六国地方原王族及贵族复辟势力。   公元前198年 处理赵国相贯高谋反事件   公元前197年 平定赵国相陈烯叛乱   公元前196年 封赵佗为南越王,巩固南方统一局面   公元前196年 划闽南国与南越国交界处一部分土地,成立东越国,分封少数民族织为东越王,实行少数民族自治政策,同时使各少数民族异姓王互相牵制。   公元前196年 平定九江王英布叛乱   公元前195年 作《大风歌》   公元前195年 作《鸿鹄歌》   公元前195年 下求贤诏   公元前195年4月25日(公历6月1日) 刘邦驾崩,终年62岁,葬于陕西长陵,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编辑本段刘邦贡献
刘邦十六项第一
  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   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程度上打击奴隶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   6.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   7.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   8.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   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奠定了基础。   1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   1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刘姓皇帝。   1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用布衣将相统一天下的皇帝。   1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长安建都的皇帝。   16.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皇帝。
第2个回答  2011-10-27
刘邦封韩信为假齐王。
本来,韩信在主观上并未有与刘邦分庭抗礼的意图。韩信的要求毫不为过,他的功劳已是无人可比了。他的自请“假王”是其“有功者必封必赏”思想支配的结果。如果按照当时交通、通讯、混战局面等各种因素来看,韩信据齐后,既不给刘邦报告军事情况,也不向刘邦自请“假王”,而凭借黄河下游的千里之地、渔盐之利,趁势发展自己的势力,那后来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因此,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根据韩信所做所为,他还是维护统一,反对诸侯间割据的。

尽管如此,韩信此举还是引起刘邦的猜忌。一则为自己请王,难免有居功要赏之嫌;二则此时刘邦正值困境之中,又不免有居势要胁之嫌;三则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刘邦本来一直对他韩信放心不下,就怕韩信的心变大了。

韩信自请封王,等于是与虎谋皮,刘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没有消灭一个项王,现在要再封一个异姓强者为王,在刘邦看来不咎是树立一个新的项王,这对刘邦来说是太勉为其难了,可以说是触犯了刘邦的大忌。

果然,刘邦对韩信自请为假齐王之事大怒。当时,刘邦被项羽射中的箭伤还没有全好,又恰逢刘邦围钟离眛未果却被项羽反戈一击被迫退走险阻,自顾不暇,正盼着韩信能支援他。

刘邦看罢韩信来书怨怒双生,当着使者的面骂道:“我被项羽困在广武,日日夜夜盼望你韩信来救援,你不但不来,反而想自立为王,真是岂有此理!”

幸亏有张良、陈平比较沉稳,连忙踩了一下刘邦的脚,悄悄对他说:“现在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我们哪能不让韩信自立为王呢?不如借此机会成全了他,立他为王,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守住齐国。不然的话,恐怕要发生变故,对我们就更加不利了。”

刘邦是何等伶俐之人,顿时大悟,回嗔作喜,改口骂道:“大丈夫南征北战平定如此之多的疆土城邑,要当王就当个真王,干吗要当假王?真是没出息!”

刘邦骂着骂着就把话意给转了,他先是骂韩信不仗义,居功要王,后来变成了骂韩信没出息,应该当真齐王。由于刘邦随机应变,在韩信的使者听来,刘邦的话听来虽说怒气冲天,却像是在为韩信鸣不平了。

韩信对楚汉双方的分量,在求爵过程中体现出来,刘邦作为韩信的上司也不得不就范,生怕韩信生出异心,从背后插上一刀。

在与项羽争斗的关键时刻,刘邦必须要稳住韩信,必须得到韩信强有力的支援。为了继续利用韩信为他卖命,他听从了张良、陈平的意见。
第3个回答  2011-11-11
"太祖"与"高祖"
  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正式的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庙号应该是“汉太祖”,简称谥号则是“汉高帝”,而不是人们习惯称呼的“汉高祖”。《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曰:“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汉书·卷一下 高帝纪第一下》文字相同,只是恐引起歧义,将《史记》中的“高祖”换为“帝”。   司马迁《史记》作“高祖本纪”,首称刘邦为“高祖”。盖司马氏为汉世宗孝武皇帝时人,孝武皇帝之皇考为孝景皇帝,孝景皇帝皇考为太宗孝文皇帝,孝文皇帝皇考即是太祖高皇帝,对武帝而言,高皇帝是自己的曾祖父。   按《尔雅》:“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照理讲,汉武帝要称呼太上皇(高帝之父)为高祖,但是《尔雅》上文郭注曰:“高者,言在最上。”《释名》云:“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韬诸下也。”《潜邱札记》云:“曾祖之父为高祖,然自是以上,亦通谓之高祖。”   《周书·康王之诰》:“无坏我高祖寡命”,高祖指文王、武王,这是以曾祖父、祖父称“高祖”。因为周文王、武王是肇基建国之王,功高至伟,所以称高祖,是最上之尊称。同样,汉武帝称曾祖父高帝为“高祖”亦是此意,是后世子孙对于先祖的至高称呼,司马氏应该是使用当时汉朝对高皇帝的尊称,以刘邦为“高祖”。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52.htm#2

第4个回答  2011-10-27
打了败仗逃跑时把老婆孩子推下车自己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