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轮转向的作用

如题所述

后轮转向的作用
后轮转向,相信多数人都略有耳闻低速时后轮和前轮反向转动,能够提高掉头时的灵活性,而到了高速又会和前轮同向转动,来提高变道时的车身的稳定性,其实后轮转向也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而这种一般都是指的主动式。
主动式后轮转向,在后轴上都会布置一个转向电机,和前轮的转向系统类似,都是一套丝杠螺母机构,通过电机来驱动螺母带动丝杆产生轴向移动,从而推动转向拉杆,来实现车轮的角度转向。
这种形式的成本往往较高,除了转向机和转向拉杆等硬件,还需要进行复杂的软件标定,因为后轮转向会影响到悬挂的动态几何,同时又和方向盘并不存在硬链接,而是一套专属的线控系统,所以好不好用就取决于软件标定是否细腻。
比如奔驰,它的转向角度就不是在全速域都能达到4.5°或10°而是车辆在低速大幅转向的条件下,才会允许后轮反向转动较大角度。
而当车速超过60km/h后,后轮与前轮同向转动,营造出类似于平移的变线感受。而每个人对于驾驶喜好又有所不同,所以这种驾驶反馈又不一定会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因此现在后轮转向都是以选装的方式存在。
其次这种主动式后轮转向,只能够应用在五连杆的后悬上,而使用五连杆后悬的车型,大都又是高端的品牌上,所以后轮转向也就坐实了它的“昂贵”标签。
被动式的后轮转向,通常也被称之为后轮随动转向,之前的萨博,瑞麒,PSA也都应用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PSA的PSS后轮随动转向技术,而它的特性就是在车辆入弯时,后轮和前轮“反向转向”,而在出弯时,和前轮“同向转向”。
如何实现的呢?PSA巧妙地利用了“侧倾转向”(下期讲解,敬请期待)的特性,设计了独特的侧视摆臂夹角、摆臂长度,而且还采用多个自偏转橡胶衬套,来连接车身和后桥,就又加大侧倾转向的趋势,从而使侧倾转向的作用增大。
在刚入弯时车身侧倾角不大,由于它后悬摆臂与车身的连接点,高于轮心,摆臂夹角的度数为负,因此外侧轮上跳幅度仅导致弯外轮后移,所以后轮就会呈现出和前轮反向的偏转角度,从而缩小了转弯半径,入弯时,在主观感受上就会觉得更加凌厉。
而当车辆,开始深入弯道,车身侧倾变大,摆臂夹角逐渐变为零度,此时当车身还在侧倾,车轮上跳幅度更大,就会导致弯外轮开始具有前移的趋势。
所以,后轮就会呈现出和前轮反向的偏转角度,也就是上文说到的“营造出类似于平移的变线感受”,车身也就更加稳定,驾驶员在主观感受上可控度和信心感就会非常明显。
但PSA这种对于前期设计要求很高,高端品牌有更好的主动式转向,不惜的用,低端品牌又没有设计经验,再加上目前行业对于车辆的底盘调教,都是偏向于稳定和安全的趋向,在这种偏向操控的技术受众面也比较小,因此也就逐步淘汰了。
但是PSA只用了几个胶套,就获得了更为独特的性能,也无疑是汽车技术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